本报记者 周 亮
针对此轮疫情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更强的特点,山东各级民政部门把握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性、复杂性,把疫情防控当成当前民政工作的头等大事,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将各项防控举措抓紧抓实抓严抓到位,全力确保民政服务对象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为困难群众兜住底
疫情发生后,山东省民政厅第一时间召开视频会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充分履行兜底保障职责,全面及时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织密兜牢基本民生保障网,确保困难群众不因疫情影响出现问题。健全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作用,简化优化救助审核确认流程,做好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和关爱服务,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青岛市民政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对因疫情影响导致基本生活出现暂时性困难的家庭或个人,按规定落实临时救助,必要的开通绿色通道,积极开展先行救助。同时,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对受疫情影响,暂时找不到工作又得不到家庭支持的生活困难外来务工人员,因交通管控等原因暂时滞留的临时遇困人员,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此外,该市还密切关注困难群众心理状况,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心理疏导、精神慰藉、人文关怀等服务。
东营市依托“荧光行”帮扶网络,对城乡困难居民、“三留守”人员开展摸排,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同时,及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金、残疾人两项补贴以及经济困难老年人生活补贴等,切实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
为“一老一小”守好门
“一老一小”服务机构是民政领域疫情防控中的重中之重,山东各级民政部门实行最严格的封闭管理措施,同时扎实做好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和防控培训工作,确保核酸检测应检尽检、疫苗接种应接尽接。
东营市民政局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对全市儿童福利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等开展核酸检测工作,频次由14天一检改为7天一检。封闭管理期间,市民政局组成专题督导组,通过“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儿童福利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各项防疫举措落到实处。该市还统筹养老服务队伍和乡镇(街道)、社区应急支援队伍,组建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养老服务应急支援队伍,确保民政服务对象有人照护。
菏泽市养老服务机构实行封闭管理后,严格执行老年人和工作人员只出不进制度。1200余处农村幸福院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暂停服务,各养老服务机构共张贴疫情防控通报、公示、告示1000余张。市民政局成立8个工作小组,累计督导养老服务机构65处,发现问题46个,并现场提出整改意见,下发情况通报,限期整改到位。各县(区)民政部门也成立了工作小组,对养老服务机构防疫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为健康祭扫倡新风
山东省民政厅要求各级民政部门抓好殡葬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制定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祭扫服务政策措施,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准。
济南市于3 月 20 日开通了网上祭扫通道,并提供了10个网站、4个微信公众号平台供市民选择免费在线祭扫;该市还将以殡仪馆、公墓、骨灰堂为单位,由工作人员代群众开展一次集体祭扫。青岛市鼓励市民通过家庭追思、网络祭扫等方式寄托哀思、缅怀故人,并公布了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祭扫的方法。东营市发起《疫情防控期间加强移风易俗工作的倡议书》,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各基层组织、社区(村)红白理事会积极响应,凝聚自觉遵守疫情防控共识。
山东各地救助管理机构按照“应救尽救”的原则,做好求助接待、问询、消毒、安检登记、隔离观察、站内防控、离站管理全流程防控;婚姻登记机关实行预约登记制度,合理确定每日办理的登记总数,并暂停了结婚登记颁证和婚姻家庭辅导等服务。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2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