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高考分数陆续公布,有的考生成绩优秀,得到了学校的夸奖、同学的羡慕,有的考生成绩不理想,内心十分焦虑。此时,家长应关注考生的情绪,多一些理解、包容,帮考生平稳度过这个心理问题多发的时期。
每年毕业季,因“考后综合征”前来咨询的考生和家长人数都不少。高考分数出来后,部分考生因为没有发挥好而产生负罪感,后悔平时不用功,感到前途渺茫;部分考生觉得熬过紧张的高三,终于解放了,选择过度放松,比如通宵打游戏、熬夜刷剧等,随之出现失眠、易醒、疲惫等症状;还有一些考生在高考结束后,感觉失去了具体目标和动力,生活没有节奏,找不到方向。家长则多因为孩子高考失利,出现吃不下、睡不着、情绪焦虑、易怒等症状。
高考后,家长可以鼓励孩子适度放松,这是保持身心健康的一种方式,但是放松不能没有节制,不要将生物钟突然打乱,仍需保持规律的生活,为后续的入学做好准备。此时,家长应多与孩子讨论假期的计划安排,帮其出谋划策。
不管考试结果如何,都已成过去式,一味的悲伤毫无益处,考生应学会接纳,积极地面向未来。如果考试失利,考生难免会伤心难过,但这种伤心难过一定要有度。考完后,考生应多做积极的自我暗示,收拾好心情,正确面对挫折,培养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家长要及时发现、正视孩子的负面情绪,并细心劝导,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要让孩子沉浸在负面情绪里,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旅行、聚会等。
家长在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可协助孩子找一些合适的事情做,比如选择一家培训学校让孩子学习一技之长,或者做一份暑期工等,也可用自己或身边人的经历给孩子一些人生规划和指导。进入大学后,学校生活更加多元化,要求学生有更加全面的综合素质,比如处理人际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家长要多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其独立面对和解决一些问题,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未来的大学生活。
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家长也会有落差感,此时家长要尽快调整心态,学会和孩子一起面对挫折。不管孩子考得如何,每一步都是他成长的经历,家长都应该给予信任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关怀和爱。家长与其焦虑,不如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划,积极改变当下的处境和未来的结果。
如果陷入焦虑难以自拔,考生可借助精神放松的方法,比如冥想等,也可以欣赏一些轻松的视频、音乐等,让自己的身体回归到比较放松的状态。同时,保持适当运动,一周进行3~4次慢跑、打球或游泳等都可帮助调节情绪。此外,考生还可以通过和朋友、老师、家长沟通或者写日记等,将不良情绪讲出来或者写出来。
文: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慢病管理科副主任 蔡亚宏
编辑:肖薇 于梦非
校对: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