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命脉,重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做出重要指示:“着力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途中,必须将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把人才工作抓好,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人才评价与激励制度,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为人才松绑,激发人才创造活力,以心为引与人才实现“双向奔赴”。
拿出“真心爱才”举措。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气魄和胆识,敢于打破不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和条条框框,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识别人才。着力优“塔尖”,实施重点产业现代化建设,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深入推进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建设,加快“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吸引高端人才聚集、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一对一”联系服务专家机制,对国内外一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顶尖人才和团队,“一事一议”“一人一策”量身定制支持政策。重点壮“塔身”,深化“双招双引”工作联动机制,把招商引资作为招才引智的重要载体,促进人才部门、招商部门与用人单位、人才市场精准对接。制定行业领域急需紧缺引才目录,全力支持企业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拓展资助项目,在医疗、教育、安居、金融、交通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全面夯“塔基”,实施创业担保贷款、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搭建优质高效的创业项目服务平台,不断增强高校毕业生创业动力。对引进的高校毕业生按学历层次分别发放就业补助、购房补贴,以“真金白银”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努力让人才安身、安心、安家。
谋划“悉心育才”行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的枷锁,把束缚人才手脚的“硬杠杠”拆解掉,将实践作为衡量人才的根本标准,坚持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人才。突出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企业承载创新人才主体作用,探索建立“高校引才、产业用才”人才共用机制,引导更多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大力打造具有地方鲜明特色人才培育品牌,按照因需储才、因才施教、因才施策,分层分类推进一批本土培育行动,培养一批“好乡医”“名教师”“土专家”“田秀才”,彻底激活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乡村振兴等领域人才效能。
搭建“诚心待才”平台。环境好、生态优,则人才聚、事业兴。在政治上“激励”,充分发挥人才工作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乘数效应”,健全党委定期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完善优秀人才评选等荣誉表彰制度,激发人才的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在经济上“奖励”,设立激励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发挥政府基金首投带动作用,形成“奖励资助+基金扶持+担保贷款”的多层次扶持体系,强化人才发展金融支撑。在生活上“鼓励”,着力提供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保障、配偶就业等暖心配套服务,解决好人才发展的“后顾之忧”,促成人才“虹吸”效应,将人才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红利”。用优质服务、真诚感情“留才”。以优质服务增强人才“黏性”,以真心真情的暖心服务换取人才全心全意的干事奉献,让人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