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群来自大草原的孩子,她们从草原一路奔跑,跑到了如今的绿茵场……”
内蒙古扎兰屯市道东小学女子足球队的小队员们到外地参加比赛时,主办方常常会用“草原上长大的孩子”来形容她们。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加入足球队之前,她们中的大多数孩子,从未有过“在草原上全力奔跑”的自由感。
这是一所铁道旁的学校,在此就读的 229 名学生中,有 228 名成长于普通的农村家庭,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常常被农活和家务占据,更有一部分孩子与年迈的祖父母相依为命。
足球,改变了她们的生活。
10 月 29 日,第二届追风联赛全国总决赛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内蒙古扎兰屯市道东小学女子足球队与另外 11 支乡村校园女子足球队从三大片区、152场片区赛的争夺中脱颖而出。
作为首个全国性乡村校园女足联赛,这一届追风联赛贡献了许多个“惊喜”“意外”,当然,还有“遗憾”。首次参赛的重庆石柱三河镇小学女足队捧回冠军奖杯,贵州大方县元宝小学女足队卫冕亚军,内蒙古扎兰屯市道东小学女足队收获了建队以来的最好成绩——全国季军。
但遗憾的泪水并不会在孩子们的脸上停留太久。终场哨声响起,她们与上一秒的对手紧紧相拥,约好下次赛场再见。
出发
10 月中旬,道东小学校长徐影琦把即将去厦门参加第二届追风联赛全国总决赛的消息告诉了校队的成员们,在响彻球场的欢呼声中,队员张黎(化名)却有些心事重重。
第二天早上,张黎找到校长:“徐校长,我给我爸爸发了微信,可他没有回我,我觉得他可能不想让我去厦门比赛。”
父母离异后,张黎随父亲生活,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张黎的生活起居由奶奶照顾。
张黎的顾虑让徐影琦很是心疼,她轻声安慰道:“没事儿,爸爸可能是上夜班,还没看到你的信息,如果爸爸真的不同意,老师去做你爸爸的工作。”
幸运的是,张黎的父亲很快回复了微信,同意了她去厦门比赛的请求。她也如愿与其他 11 名队员一起,坐上了前往厦门的飞机。
前往厦门参赛的 12 支校园球队中,距离最远的是新疆阿克陶且克村小学,小姑娘们从喀什机场出发,一路经过西宁、郑州,跨越 5500 公里的距离,来到厦门。
或许对孩子们来说,近 10 个小时的飞行算不上“辛苦”,“坐飞机”反而成了许多孩子羡慕的经历。
广东兴城灌新小学的孩子们坐了 4 个小时的大巴,江西余干古埠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则是乘坐高铁前往厦门。“我们也好想坐飞机呀!”采访中,许多孩子都表露出对“飞行”的向往,“真想知道坐飞机是啥感觉。”
“没啥感觉。”道东小学女足队队员们抢着说,“我们还得在机场里写作业呢!”
在这里,再优秀的射手也有踢不进去的球——“学习不能落下”是徐影琦带孩子们出来比赛的底线,为此,她让孩子们带上教科书和习题集,一有时间就给孩子们补课。“球场上表现都很好,让她们做作业是真难,教了好几遍也学不会,把我急得呀。”徐影琦笑着说。
10 月 26 日,来自新疆、云南、广东、重庆、湖南、内蒙古、湖北、陕西、江西的 12 支校园女足队伍在厦门集结,争夺第二届追风联赛全国总冠军。记者了解到,2019 年,蚂蚁公益基金会启动了一项名为“追风计划”的乡村校园女足扶持项目。
“我们在前期走访调查时发现,好多乡村校园并没有特别好的足球场地,甚至孩子们连一双像样的球鞋都没有。但她们却十分热爱踢球,克服一切困难,也要踢球。”蚂蚁基金会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孩子们把喝过的饮料瓶、胶带紧绑的纸团当做踢球的道具,受伤了、骨折了,挂着绷带也要继续踢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校园足球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也为了帮助大山里的女孩子们实现踢球的梦想、享受踢球的乐趣,“追风计划——乡村校园女足扶持项目”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并支持 100 支乡村女子足球队,为她们提供“3 年 30 万元”的资金支持,包括 20 万元的“现金支持”和 10 万元的“培训支持”。
其中,“现金支持”将用于“足球装备、医护保险、球员发展和交流比赛”四大方面;而“培训支持”则包括由国家级教练团队编制的视频训练课,校园足球教练每年两次的免费培训,以及球队参加每年一次的“追风校园足球赛”的机会。截至目前,“追风计划——乡村校园女足扶持项目”已支持全国 70 所乡村校园女足球队,而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的追风联赛已连续举办两届,第二届追风联赛前期吸引了全国 60 余支“追风计划——乡村校园女足扶持项目”支持的乡村校园女足球队参赛。
意外
10 月 28 日下午,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允景洪小学对阵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河镇小学的赛场上,一个身穿红白色条纹衫的身影围着场边转来转去,一会儿捂住双眼又瞬间放开,一会儿转到观众席背对着赛场,不超过 5 秒又忍不住转身张望。
他是允景洪小学副校长朵强,也是此次允景洪小学足球队的带队老师。“我实在是太紧张了,想看又不敢看,只能转来转去干着急。”这不是朵强第一次带队参赛,但实力强劲的对手却让他不得不严阵以待。“我们在片区赛就对上过一次,重庆队确实很强。”
首次参赛的三河镇小学女足队,是不少队伍眼中的“黑马”。这所地处大山深处的小学,十年间坚持发展校园足球运动,66 名农村留守女童凭借足球特长到重庆主城区的学校免费就读,第一批队员 20 人中 19 人考上同济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知名大学,有的还作为杰出代表去到世界各地。与三河镇小学相比,这里的许多校园女子足球队还是“幼苗”。
余干古埠镇中心小学校队仅集训了43 天便亮相全国大赛,是最年轻的一支队伍。而这也让孩子们有了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一路过关斩将,拼进“全国八强”。
竞技体育的赛场上从不缺少意外。只是按照意外发生后的情绪,它们又被泾渭分明地划分成“遗憾”和“惊喜”。
“没关系的!”“再来!”
持续 3 天的比赛中,鼓励的声音常常在赛场响起。突如其来的大雨,安排密集的赛事,完全陌生的球场,都让这些刚刚结束了长途旅行的孩子们略感疲惫。有的孩子发烧了,坚持上场却因状态不佳受伤;有的孩子习惯了训练时的小球场,大球场上的奔跑和冲撞令她们精疲力尽。
第一届追风联赛冠军云南省宣威市西宁街道靖外明德小学不敌道东小学未能进入“全国八强”,第一届追风联赛亚军贵州大方县元宝小学“冲冠”失败。江西余干古埠镇中心小学的史雯雅脚腕受伤,却忍痛坚持到比赛结束哨声响起;湖北十堰丹江口市凉水河镇小学的吴枚佳在比赛中右臂骨折,眼泪混着汗水挂在黝黑的脸上。
对这些只能挤出课余时间训练的孩子们来说,足球这项运动有时会不会太残酷?
“我觉得足球带给孩子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培养了孩子们的抗挫折能力。”
采访中,面对这个问题,不少校队的带队老师不约而同地给出了同样的答案。而在赛场下,擦干眼泪的孩子们笑着与曾经的“对手”手牵手跳起土家族的摆手舞、大喊着为曾经的“对手”加油鼓劲的样子,为老师们的答案加上了最生动的注脚。
夺冠
10 月 29 日下午,三河镇小学女子足球队夺得冠军,中国足协副主席孙雯亲手为球队颁发了冠军奖杯,并现场示范“捧杯技巧”,球队前锋王若蓝也凭借 11 粒进球获“最佳射手”奖项。
颁奖仪式上,王若蓝的泪水如决堤般流下,那个在球场上一脸坚毅、疾行如风的球员,此刻正像个普通的小学生,用泪水诉说着自己的心情。
“足球改变命运”,或许没有人比三河镇小学的孩子们更懂这句话的意义。学校里的一张大红喜榜单上,写着第一批 20 名留守女童足球队队员的名字,其中,谭斯琦作为中国代表前往法国,成为女足世界杯副旗手;马庆林被挑选进入国家校园足球队交流项目,到英国学习训练。
乡村里的孩子,要多努力才能走上国际舞台?
或者说,乡村里的孩子,要往哪个方向努力,才能走上国际舞台?
足球,正在成为答案。
明年,灌新小学女子足球队队员刘育汝就将成为一名沐彬中学的学生,这是当地颇为出名的一所重点中学,记者了解到,在球赛中表现出色的球队成员们可以凭借足球特长进入当地的重点中学。球队的孩子们能够进入重点中学,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拥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是不少学校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初衷,但对更多学校来说,这是一种“意外收获”。
2015 年起,允景洪小学通过举办各年级、班级之间的足球联赛,1~6 年级各班分别组建起一支男、女足球队,开始在校园内发展足球运动,以期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增强孩子们的体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在赛场上奋力一搏的样子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大门,从 2017 年至今,允景洪小学已先后向云南师大附中输送足球特长生 32 人,2021 年向云南省足协输送女队员 1 人。
“发展校园足球,打造校园足球队,许多家长的顾虑一定还是孩子们的成绩。”徐影琦坦言,为了打消家长们的顾虑,学校会组织球队的孩子们定时补课,更会用“成绩”说话——近年来,道东小学先后有 40 多名女足队员以足球特长生身份进入扎兰屯重点初中;10 多名队员以足球特长生身份被内蒙古自治区多所重点高中录取,其间,多名队员荣获国家二级运动员,3 人荣获国家一级运动员;前校女足队长杨雪等陆续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等。
不仅如此,元宝小学 2019 年至今,累计输送 5名球员至广州足协、14 名至中国足球运动学院西南分院;湖南邵阳长阳铺镇中心完全小学女足队员 12人考入理想大学,如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被足球改变的,不只孩子们的求学路。
“比赛嘛,冠军只有一个,我们保持平常心,只要来到赛场上,全力以赴地拼了,孩子们能够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就是赢了。”余干古埠镇中心小学球队带队老师胡辉告诉记者。出来比赛,孩子们总是能带给他们惊喜。年纪最小、身高最矮的张欣月第一次上场便“跑得比兔子还快”,传球、射门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前一秒还因为脚腕疼痛流泪不止的史雯雅听说对面赛场上有点球大战,擦干眼泪单腿跳着也要去看比赛……
“你踢球的时候在想什么?”
“我一定要进球,要拿冠军!”
“踢球可以让我忘记爸爸妈妈常常吵架,踢球的时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我在想王霜姐姐是怎么踢球的,我想像她一样。”
面对记者的问题,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诚然,球员都想在赛场上捧起冠军奖杯,但如何接受冠军之外的结果,这些孩子们也早已做好了准备。又或许,冠军并不只在赛场上出现,她们脚下的球,正是她们与生活对抗的方式。
当哨声在大山里响起,一场事关乡村女孩前途和命运的比赛也正在拉开帷幕,只要她们还奔跑在球场上,冠军,就是她们自己。
来源/《农家女》杂志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旭/王丹青
编辑/陶寅生
审签/晓月
监制/乔虹
◈推荐阅读◈
2024年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