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如何成为一个月薪2万的公众号运营(7)
2025-01-19 20:49  浏览:1275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艾维巴蒂,到目前为止,讲解如何起号第一章也快讲完了,今天是这章的最后一篇。


收到消息,很多小伙伴还是不太清楚一些细节问题,那么今天青山就讲细一点,满满干货,大家接住了哈。(内容4100左右)


昨天讲完策划的内容,那么今天直接上案例:


(用的案例号比较敏感,这里用xx代替)


那么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xx思维,这个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媒体,它有一个特点:就是爱吹逼,然后它非常喜欢跟他的读者去说这些事。


那么它的团队里面呢就有x刀x衣,这些创作号的后台都是x刀x衣在做,其实是非常不错的一个产品。


正常来说,我们一般来说就围绕三个点去拓展团队,比如说xx媒体背后一定有很多人在帮它选材料,选题,找资料。


这是作为一个big号来说绝对的事情,不可能傻地的地认为靠自己就能运营起一个上百万用户订越的号。


老板负责的永远不是找资料这种打工人做的事,这些都是吩咐找人就做了,自己只不过是筛选。


觉得那个选题好,那个更受大家欢迎,比如男女之前的事,情感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居高不下的讨论话题。


老板筛选过后,只需用几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告诉员工去创作就好了,然后再筛选,最后留下满意的作品,那么编辑的任务就完成了。


它的团队里面肯定还有什么?


比如做程序的,前端,后端,UI设计后台,iOS工程师这些,随着规模不断壮大,后续也会衍生出一些新的工作任务。


也就是说一个团队并不是固定的,人数和工作内容也会不断更新,增多减少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个团队就会不断地完善,刚开始由于人少,大家可能都在一个部门,各司其职,策划、编辑、运营、客服、行政等等。


但是团队大了之后,比如以前编辑部门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现在发展到五六个了,那么它就会单独设立成编辑部门,拥有属于自己的工作室。


其它的职位也是照这个思路发展。


那么不管是自媒体还是新媒体,只要你做大之后,都会涉及到人员变更这些一系列的问题,除非说你不想做大做强,只想自己单干。


那么肯定一个人是拼不过团队的,那么这种呢就属于我说的个人IP了,也就是个人品牌。


如何打造个人品牌是后面讲解的内容,这里暂不讨论。


比如说我要搞个新媒体,是吧,那么在开创初期的时候,假如说有三个创始人或者说合伙人,那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个队伍,对不对?


你是运营团队的老板,我是编辑团队的老板,那么还有一个策划团队的老板,这三个队伍就是一个大团队。


这样就是一个完整,成熟的队伍。


也可能三个团队就只有三个老板(是老板也是员工,~别笑~,说不定你开始的时候你一个人三个位置)


当然了,除了这种较为完整,成熟的团队之外,还有一种广泛,比较实用的团队型体。


内容+运营型。


这个是非常非常普遍的,可以这么说,只要是新媒体,基本上都是这个结构。


就是一个负责内容,一个负责运营这么简单。


这个很好理解,打个比方说:就像明星和经纪人一样的合作关系,比如xx明星和它的经纪人,就是这样一个结构。


那么工作号也是一样,非常多的账号采用的都是这个结构,有些百万级别的号都采用这样的结构。


整体就两个团队,内容团队就负责写,找图片、配图、发布,另一个团队就负责找商业性合作。(也就是广子)


这是非常典型的运营方式,我知道的有个工作号叫xx报告,是写时尚内容的,那么他(xx波)就自己负责做时尚的内容,这种一般是夫妻合作,另一个就负责做演讲,做分享,接商业的合作。


那么整个团队就只有两个人。


也就是内容+运营。


其实前期采用这种方式有很多优点,一成本小,可以说完全没成本;二成型快,两个人就能组成一个团队;三配合密切,人多了反而不好,今天开会明天开会,结果也没讨论出什么结果。


工作量肯定也是巨大的,毕竟人少,那么任务分配下来就多了。


这种的要求也比较高,前期不仅内容和运营要跟上,那么对于工作的两个人来说,内容好了运营跟不上,运营上去了但是内容不行,这也白搭,所以要求比较高。


内容一般来说就包括:文案、策划、设计、插画、摄影、记者等等。


只要是负责输出的岗位都可以算作是内容单位。


运营内容有:推广、公关、客服、群管、商务、经纪人等等~


一般来说到这个地步都已经发展得不错了,刚开始不可能有这么多工作内容,大家别想多了。


谁一开始就接商务合作,纯属是“多虑”了。


最开始就一个文案加个运营,OK,完事。


也可以是一个文案加个策划,完事儿。


甚至连运营都不需要,因为一开始什么都才起步,只有内容完善了才会涉及到需要运营的步骤。


这大概就是一个前期的结构了,一开始的时候,你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合理搭配团队业务,不可能说别人怎么做我就死板硬套过来,万一别人能做的你不能做岂不是完了。


但是这个搭配也简单,就那么几个工作,用手指头数都数得过来,实在不会搭配,全部都试一遍就OK了。


接下来讲个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大家什么感兴趣?肯定是米了!


——如何成为月薪2w的新媒体运营总监。


来看看一线城市的新媒体运营总监的市场薪酬是多少。


当然了,这个市场薪酬肯定不是老板说了算,也不是公司说了算,更不是从业者说了算。


聪明人从上面描述就看出来了,“市场”,既然是市场薪酬肯定是市场决定的,对不对。


所以一般在一线城市的标准就是:一般运营(小编辑)的薪酬是4—6k左右,优秀的运营(主管级别)的薪酬是在6k—14k左右。


其实这个区间有点大,那种大部分的运营工资也就在这个范围偏下一些,也就是6k—1w,只有那种一流才是稳定到1w—14k,甚至有的达到了22k,前提是这属于一流的那种。


总监级别的大多情况下要管两到三个号,甚至4个号,很少有管一个号的。(除非号的级别很高)


那么总监级别他就更具有商业思维来管理整个运营部门,那么这种就是我前面说的达到了22k的薪酬那种。


你如果具有这种能力,是属于拥有商业头脑的大佬,那在一个公司里面甚至可以达到合伙人级别。(神级的运营)


不要妄想着一步登天,用个一年半载就可以当合伙人了,最开始的时候拿的薪资普遍是低的,只有通过不断地成长,从新手到优秀,再从优秀到一流,这才是较为正确的路径。


一开始就想当合伙人,不是我说,小老弟,你配吗?


说到这个话题,我之前的文章也有讲过,一个人从打工人到成为老板的路径是怎么样的,还记得吗?


是不是打工—创业(自由职业)—老板—合伙人(投资)


对不对,是这样一个过程,那么很多被忽悠的笨蛋是怎么样一个过程呢?


打工—老板(开店,被忽悠)—合伙(投资)—失败


忽略了一个过程,创业的过程!有人觉得这个不重要,我当老板不也是创业了吗?


所以失败了,关于自由职业初期如何开始,后面我会讲,其实现在讲的也是如何创业的知识。


只有当这些过程每一个都去尝试过后,经历过后,才会有属于自己的经验,而不是从别人口中道听途说,就靠自己的那个大脑思考出来了,噢!我知道怎么做了,结果失败了。


废话不多说。


前面讲到总监的薪酬待遇问题,以及他拥有的商业头脑,那么做总监他与不同人之处在哪?


比如现在我现在是刚入行的一个小编,那我关注的是不是如何排版更好看?怎么把文案写好?怎么把数据分析清楚并且整理出来?


后来我慢慢成长了,现在到主管级别了,我看待问题的方式思维不一样了,这时候我就会去想:我用什么样的策略来管理好整个团队?我要和之前不同的方法来达到拉新、留存、促活的目的。


过了一年我又更逼了,现在升级成为主管了,那么这个时候我又想:这个项目我怎么才能够让它更好的去传播,推广?让更多的人官住到我们的工作号,官住这个项目?


那么再后来,我没当总监了,就算工资有2w我也看不上,我觉得我还能有更大更好的前途,于是我自己去创业了。


那么这个时候我继续想:我做出的这个产品或者说内容,到底对什么人有比较稀缺的价值。


我这个东西做出来到底能不能进行变现?到底会不会有客户买单?如果没有这个稀缺价值就代表没有需求,没有需求就不可能有客户购买,我的这次创业宣告是失败。


看到没有?当一个人在每一个位置上面看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只有坐到那个位置才会有相同的思考能力,这就是经验总结,这些是别人不会讲出来的。


(这是能变成钱的)


所以当一个人提升之后,看待的问题点也不一样,你现在也可以对标一下自己的位置,看看自己是属于哪个位置,那一个阶段?你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青山这章讲的内容就是在讲这个结构模式,相当于用7篇文章就浓缩了那些所谓的一大堆课程的东西,这个时间是非常短的。


我把白板,文案标题,包括怎么运营的策略,方法步骤,还有传播的点和吸引方式,以及稀缺价值,用这7篇文章毫无保留地作出分享。


以下这些问题一定要去思考清楚!比方说我面试一位新媒体的从业者(运营),我会这样问他一个问题:你的vx好友有多少人?你对我们账号的理解有哪些?


接着再问你的规划是什么?你会怎么去做?


因为做新媒体就是这样,它的重要性就体现在社交上面,比如说某一篇文章推出来的时候,假如有个运营他有5000的好友,(满了)另一个运营他只有500的好友。


那么可想而知,肯定是留下那个好友最多的,为什么?因为他们两个去拉量的时候,肯定是好友多的效果明显对不对?


拉量(转法,官住)


好友多的那方代表就更懂社交,认识更多人,知道如何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以及怎么更懂用户的心理。


通过好友的多少就能看出这个应聘者的诸多特点,以此来判断他适不适合做运营者。


好了,到这里目前第一章的内容就讲完了,那么最后总结一下前面的内容。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巨大区别:


传统媒体以版面计算,拥有固定的发行量,有盈利模式,相对于新媒体来说有一定的收入。


新媒体以屏幕计算,没有固定的盈利模式,根据标题看生死,标题不行,很难做起来。


以及最重要的一点:为什么做新媒体?


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怕没资源,没钱,这是属于任何人的时代。


什么是运营?


拉新、留存、促活、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以及编辑、客服、策划整体就是一个运营团队。


两种团队结构:


一、媒体人、产品人、运营三种人组合在一起的结构。


二、内容加运营的结构。(大部分团队的选择)


从小编到主管到总监,再到创业者的路径任务:

小编:排版、文案、标题、数据

主管:策略、方法、步骤

总监:传播、吸引

创业者:稀缺价值


以上就本章节《如何成为一个月入2w的公zhong号》的全部内容。


我是青山,每天讲解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IP,持续创作~中。

发布人:019e****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