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翟 倩
婚姻是家庭的纽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事关民生幸福、社会稳定。作为确认婚姻法律关系、维护婚姻合法权益的职能部门,婚姻登记机关也承担着维护婚姻家庭幸福和谐的重要职责。
2016年9月,重庆市民政局启动了婚姻家庭社会工作“家庭和谐计划”(以下简称“家和计划”)项目,以“践行民本、服务家庭”为理念,通过开展婚前沙龙交友、家庭教育宣传、婚姻家庭辅导、矛盾纠纷调解等活动,充分发挥婚姻登记机关在婚姻家庭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庭和谐氛围。
婚前沙龙,为单身青年搭建交友平台
“美好的婚姻从相识开始。”作为“家和计划”的统筹协调单位,重庆市婚姻收养登记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多次指导社工开展青年婚恋辅导沙龙活动,目的就是搭建沟通交流平台,营造温馨、健康的青年交友环境和择友氛围。”
在此前举办的一场“以影会友、品读婚恋”青年婚恋辅导沙龙活动中,参与者小陈在观看完影片后感慨地说:“影片中看电影的那段,约会初时的娇羞内向,虽然看着十分搞笑,有些夸张,但何尝不是最初的恋爱模样。每一段爱情,虽然不一定有结果,但是过程有甜蜜也有辛酸,爱情是要彼此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小黄则表示,影片中剩男剩女相互嫌弃的画面,像极了她与恋人目前的状态。“面对亲朋好友催婚的压力和无奈,我们不想妥协,还是应该遵循自己的初心,找寻那个与自己合拍的人。”
“致青春,话婚恋”“与恋爱携手,同压力共舞”,多场青年婚恋辅导沙龙活动,采取短剧呈现、情景演练、互相体验等青年比较喜欢的方式,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为他们婚恋交友提供便利条件。
此外,“家和计划”还开展了“爱情1+1”公益相亲活动,为38位单身青年提供了交流平台,扩大了交友圈子。“我们希望通过多种方式,协助青年群体解决婚恋难题。”该负责人说,一方面,“家和计划”打造“恋之桥”线上专栏,设置了“青寻”“青听”“青驿”三大功能区,为单身青年提供咨询情感问题、分享青春故事、学习婚恋知识的服务平台。另一方面,线下通过沙龙、相亲会等形式,协助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拓宽婚恋择偶方式与途径。“后续,我们将打造青年婚恋工作坊,回应青年群体多样化的需求。”
集体颁证,树立文明节俭婚恋观
7月5日,多位新人来到开州区婚姻登记处参与“情定今生”集体颁证活动。
活动现场简约而庄重,新人们各自佩戴胸花与头纱,一一走过红毯,颁证员为各位新人颁证:“现在你们已是合法夫妻,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遵守诺言、履行义务。祝你们婚姻美满、家庭幸福!”在大家的祝福声中,新人们或是紧握双手,或是幸福相拥,共同期待着美好的家庭生活。
“这样的集体颁证仪式真的很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很有仪式感,谢谢你们。”参与集体颁证的新人回忆起来依旧幸福满满。
“家和计划”每个月都会开展“情定今生”集体颁证活动,通过制作“爱的花束”,宣读“爱的誓言”,书写“爱的信件”等形式,提高婚姻登记当事人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此同时,向参与者发放“家和计划”宣传资料和“文明婚俗倡议书”,推动形成文明节俭的婚恋礼俗氛围。
“颁证服务让领证过程更有仪式感,更有温度。”负责人说,“通过颁证和主题宣传活动,有利于新人和社区居民在铭记婚姻缔结之神圣、婚姻家庭之责任、婚姻和谐之美好的同时,树立文明婚姻风俗,建立正确的婚恋观与家庭观。”
家庭成长,营造良好亲情氛围
无法共同成长进步的夫妻,很难拥有一生的幸福和浪漫。因此,夫妻关系成长、“沟通零距离”亲子互动交流等各项活动也被纳入“家和计划”中。
3月8日,大渡口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联合重庆梅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了“亲密之旅”夫妻关系成长小组活动。活动中,组员李老师夫妻俩分享了他们的亲密故事:“我们结婚已经将近30年,也经历过生活的苦难和平淡,我们认为保持两人关系的法宝就是尊重,有话就说,不让问题过夜,真正做到共情。”来自同一社区的组员听了他俩的故事,感受颇深,纷纷表示李老师夫妻的生活虽然平淡,但很温馨,这样的日子才能过得长久,才能更有味道。
亲子关系同样需要夫妻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帮衬,“家和计划”探索了0-3岁婴幼儿家庭社工介入服务,从准妈妈准爸爸备孕、怀孕到生产、宝宝0-12月、宝宝1-3岁四个阶段提供全方位的专业社工支持服务,缓解新手爸妈的焦虑,引导树立科学的孕育观、育儿观、教育观、婚姻观。
“亲密无间”夫妻关系成长小组、“我是家庭好成员”亲子沟通小组、更年期妇女健康知识分享会,“家和计划”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不仅有效帮助辖区居民提高对婚姻家庭的认识,而且提升了对子女科学教育的技巧,进而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和计划”,促进和谐幸福
民政部、全国妇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凝聚推进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合力。“家和计划”在婚姻登记处建立婚姻家庭辅导室,在社区建立“家和”服务站,救助困境家庭,调处家庭纠纷,改善婚姻关系。
家住南岸区的邓某(化名)患有尿毒症,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社会资源支持不足。“家和计划”社工协助邓某链接社会资源,搭建社会支持网络,帮其获得经济资助,减轻生活和心理压力,最终助他顺利融入社会。
家住江北区的阿旭(化名)和妻子阿雨(化名)因家庭矛盾,决定在江北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申请离婚。“家和计划”社工运用澄清、支持和影响等技巧,帮助当事人明确了双方问题,协助他们改善婚姻关系,最终重归于好。
李姐(化名)夫妻是再婚家庭,因婆媳矛盾前来办理离婚,社工在尊重双方自主意识的前提下,了解当事人内心需求,运用家庭关系图梳理婚姻关系,最终使双方放弃离婚念头,回归家庭。
一个个调解成功的案例,让参与“家和计划”的社工备感喜悦。“婚姻家庭辅导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动态的跟踪式指导。”负责人认为,对未婚情侣和新婚人群,以提高双方对婚姻期待、沟通技巧、冲突处理等方面的了解为主;对老夫老妻则采用情感疏导、个案辅导和家庭治疗等方法,以改善家庭成员的互动和交流方式,恢复家庭功能。“总之,我们指导社工运用小组、沙龙、讲座和社区活动等方法,就夫妻沟通交流技巧和夫妻相处之道等方面进行辅导服务,提高经营家庭的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俗话说,家和才能万事兴。“家和计划”开展以来,累计服务30余万人次,每一次活动、每一次服务都融入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营造和谐家庭氛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就是‘家和计划’的奋斗目标。”重庆市婚姻收养登记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会继续努力,为每一个家庭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