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节遇端阳寂不喧”
2023-07-19 07:20  浏览:594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节遇端阳寂不喧”

1896年,台湾诗人吴德功《端午有感》诗云:“干戈初定在乡村,节遇端阳寂不喧。有酒聊同茶献客,无邪讵必艾悬门。称雄海外今何在(去年五月,唐帅称民主国),逃隐山中我幸存。此日奚心吊屈子,家家沿旧为招魂。”这首诗记的是1895年、1896年在战争阴影下,台湾端阳节的情形。

读当时当事之人的笔记,如吴德功《让台记》、思痛子《台海思恸录》、俞明震《台湾八日记》、洪弃生《台湾战纪》等可知,1895年端阳前三天的五月初二日,“署台湾巡抚”唐景崧在其幕友、朋友协助下组织“台湾民主国”以应对“割让台湾”的变局;端阳节次日的五月初六日,清廷代表李经方“乘轮船到三貉海,将台湾交让与日本”。同日,日本“海军大将桦山,带兵舰15艘,统带步兵4大队、工兵1中队、卫生队半部、骑兵1大队,次于三貉角澳底。时西北(风)方烈,各船皆力抵风威。大清统将张兆连、分统官副将曾兰亭带勇三营,在地防堵。日军工兵1中队,奋勇先登陆,与清兵少数接战。一时半间,清军放去(弃)澳底溃败”,此后连日发生战事,五月十二日,唐景崧夜逃。唐景崧幕中诸人亦及时内渡,无一伤损。吴德功“海外称雄今何在”对“纸上谈兵笔如椽”(许南英句)、中看不中用的唐景崧幕府是尖锐批评。“干戈初定在乡村,节遇端阳寂不喧”等句记的是1896年台湾的端阳节情形:节日气氛因“寂不喧”而凝重,节日里“家家”为战争伤亡者“招魂”竟成主题活动。

台湾人民抵制日军入侵的战斗坚持到1895年九月初三日台湾全岛沦陷。台湾进士许南英率义军战斗到最后一刻。他是九月初五日躲避了日人悬像通缉和登船搜捕,在乡人掩护下内渡的。

作者简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湾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究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著作有《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18部,300余万字。


主播介绍

高琦,资深媒体人,“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广天下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朝阳民革青委会副主任。录制有中宣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十四五规划》等多部有声作品;朗诵代表作品《脊梁》《等待天明》由央视、新华社等媒体发布并成为网络热搜;纪录片作品有《新丝路密码》《刘亚楼》《织梦年代》等。

栏目介绍


汪毅夫先生著作《顾盼两岸》,收录了作者自2019年元月起“在手机上用手写输入法写作”并陆续发表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86篇文章。

对于“两岸关系已无联结点”的悲观论调,作者认为,“我写的学术段子(文史笔记)两岸都有读者关注,我讲的两岸故事两岸都有热心受众,这不就是一个联结点吗?每念及此,老旧的手表又上了一回发条。”正如作者所言,退休之人该放下的全放下了,惟此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该是吾人一生的志业,不放下,也放不下呀!

《顾盼两岸》有声版上线之际,正值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时,也是京彩台湾继《话说两岸》之后,再次为广大读者提供“生动鲜活”的新媒体“选修”内容。

让我们通过《顾盼两岸》的字里行间,感悟海峡两岸方方面面的联结点,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在“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征程上,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感谢

汪毅夫先生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中广天下(北京)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专栏的大力支持

-THE END-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


发布人:b103****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