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院长论坛 | 以法治方式服务清远市域乡村振兴
2023-05-29 08:50  浏览:1365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文 | 广东省清远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郑志柱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清远时强调,要下功夫解决广东城乡发展二元结构问题,力度要更大一些,措施要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把短板变成“潜力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清远两级法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宪法法律赋予的审判职能,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法治需求,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保障,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

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清远法院服务和保障乡村振兴牢牢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与清远市委乡村振兴工作同频共振。

清远法院以《清远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为清远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意见》为抓手,围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推动清远绿色发展”“百县千镇万村”等重点工作,聚焦主责主业,不断延伸司法为民触角,推动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为清远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

构建乡村社会规则体系

人民法院通过审理具体个案,树立裁判规则,形成对社会生活的价值评价。清远法院将严格公正司法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将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诚信、友善及法治等价值转化为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司法对乡村社会关系、乡村社会活动的教育、引导、示范作用,塑造乡村法治规则体系,实现自治、法治与德治共融共建。

加强法治震慑,稳步推进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平安是乡村振兴的保障。2017年以来,清远法院依法审结涉黑涉恶案件225件2056人,执行到位涉黑涉恶财产13.82亿元;妥善审理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的陈某辉等35人长期把持基层政权、非法采矿案,持续推进农村地区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依法严惩农村黑恶势力和贪污挪用乡村振兴资金等职务犯罪,进一步净化乡村政治生态;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电信诈骗、养老诈骗和侵害农村妇女儿童等群体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强化产业保护,积极服务乡村产业振兴。清远法院大力服务特色产业,助推特色产业发展提质增效。高效审理涉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清远丝苗米、麻竹笋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纠纷案件,加强“清”字号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为清远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和品牌保驾护航。围绕“广清产业一体化”部署,加大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东广清接合片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等重点平台的司法保障力度。

践行“两山”理念,全力守护农村生态环境。清远法院坚持服务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从严惩处影响清远推进乡村振兴“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的破坏环境资源类犯罪,坚持惩治犯罪与恢复性司法并重的理念,积极落实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清远法院办理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南岭案”突破性创建民事公益诉讼执行代管人模式,入选2018年“服务绿色发展促进美丽广东建设十大经典案例”“广东法院经典百案(1978—2018年)”,以有力举措守护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资源。

践行司法过程人民民主

协同推进乡村基层社会治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人民陪审员制度体现的就是司法过程人民民主。在乡村,人民陪审员通民意、知民情,通过参审发生在身边的个案,使得司法过程更具透明性与民主性。同时,人民陪审员能够为人民法院提供乡土风俗、生活阅历等“本土知识性资源”,实现“地方性知识”与法律、人民群众的认知与司法专业化判断的有机统一,使判决更接地气、更符合群众心中的朴素正义观。清远法院现有人民陪审员857名。近五年,清远法院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数达41213件。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方位民主,在司法实践中集中体现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清远法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要求,主动融入市委“网格员+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基层治理机制,在21个乡镇挂牌成立基层“法官联络站”,与清远市总工会等10家政府部门、群团组织共建“法院+”诉源治理联动机制,全面梳理总结“蓝榕概调解方法”“一贵法官工作室”等成功经验,建成56个多元化调解工作室,健全完善具有清远特色的多元解纷机制。近五年,清远法院诉前联调案件19251件,调解成功9885件,调解成功率为51.35%。

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

回应乡村法治需求

“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时代内涵总结起来就是“为民、利民、便民”。清远法院干警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厚植为民情怀,站稳人民立场。依法审理涉“三农”纠纷,在保障诉讼当事人程序利益的同时,注重简化诉讼程序,加大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适用力度,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工厂社区,综合考虑农村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合理安排开庭时间、地点。

在审判中,法官注意城乡法治环境、法治意识、法治土壤的区别,以及当事人应诉能力的差别,不“一刀切”,做到“入乡随俗”、因地制宜。清远法院要求法官善于从服务和保障乡村振兴的角度理解运用法律,从社会视角通盘考虑法理情,理性平衡法律与情理;摒弃机械司法,充分行使法律赋予的释明权,引导当事人积极举证质证,将乡村群众朴素的维权行为转化为法治化、程序化的诉讼行为;运用穿透式审判思维,坚持一次性化解矛盾纠纷的司法理念,竭力实质化解纠纷。

清远法院以法治方式服务乡村振兴的司法实践卓有成效。该实践表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中,法院被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审判职能定位不仅没有偏离,而且更好地发挥了服务大局的功能。同时,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找准与党委中心工作的契合点,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是新时代人民法院心怀“国之大者”,将中央战略部署落到实处的具体行动,也为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地方经验。

本期封面及目录




《中国审判》杂志2023年第08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18期

编辑/孙敏


发布人:2d36****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