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结构对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些年,我国老龄化程度正在不断加重,新生儿的数量却在不断下降,这并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老龄人口的增多,为国家加重了很多负担。
为了鼓励生育,国家开放了三胎政策,但开放至今,收到的成效并不乐观。对此,厦大的一位教授提议:将生孩子与资本挂钩,不生孩子的人社保、养老金都要和生孩子的人不一样,这样才有更多人愿意生。
针对这番言论,众多网友炸了锅:生孩子的人被奖励,不生孩子的人就要被惩罚?那些连自己生活都无法保障的夫妻,又该如何去养这么多孩子呢?
三胎政策遇冷,厦大教授建议:将生孩子和保障房、养老金挂钩
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为此国家开放了三胎政策,本以为会受到积极的响应,但没想到大多数夫妻丝毫不感冒,原因很现实。
国内的整体物质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年轻夫妻们既要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又要承担着经济压力。现在的很多年轻夫妻们可能保障自己的生活都是个问题,养个孩子会导致生活变得更难。
而且现在养孩子并不像老一辈那样,保证孩子吃饱喝足就可以了,还要保证孩子的教育。光是给孩子的教育投资,就足以让父母们焦虑了,更别提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曾经网上有对夫妻晒出过自己养孩子的账单,孩子上幼儿园到小学毕业的开销已经达到了近50万。“不是不想要,是不敢要”,这是大部分夫妻的内心想法。
三胎政策遇冷,是不难理解的情况。但是厦大教授赵燕菁却提出了这样的意见:以前生孩子是与现金流直接相关的,父母多生个孩子,家里就多了份劳动力。现在,我们也可以将生育与资本挂钩,生孩子与不生孩子享受的社保、养老金、住房保障都不一样,不生孩子的人这些资本分份额就要下降,这样才能把生孩子变成有意义的事。
对于赵燕菁教授的言论,大部分网友都持反对的态度。生育与资本挂钩,意味着生孩子被奖励,不生孩子就被惩罚吗?那如果是那些因为身体、遗传因素无法生育的人呢?经济状况特别差的人又该怎么办?想要提高生育率,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要把养孩子的经济成本降低。
孩子多的家庭应该分配更多的社会资源、奖励,获得更多的保障
养孩子要投资最多的部分就是教育,而教育孩子也是大部分父母们最为焦虑的地方。首要焦虑的就是孩子的教育花销。在孩子上幼儿园时起,父母们就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孩子挑选最好的幼儿园,上小学之后,花销最大的地方—补课出现了,并会一直持续到孩子高中毕业,这些基本上是大多父母所要承担的最大花销。
“双减”意见的下发,不光是为学生减负,其实也是在减轻父母们的经济负担。但是,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焦虑仍未消失。国家如果想提升生育率,就应该给生孩子多的家庭分配更多的社会资源,完善奖励制度,给这些家庭更多的保障。要让抚养后代成为对家庭、父母来说是有效益的,而不是负担。
随着国民受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所受教育的水平也越来越高,现在的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很多父母认为,既然生下了孩子就要给他们最好的教育,为他们铺一条顺畅的人生道路,爸爸妈妈把他们带来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为了让他受苦。所以,三胎政策还将面临着很多问题,提高生育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写在最后:
生孩子几乎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在成为父母之前,夫妻需要考虑很多很多的事,尤其是对现在的年轻夫妻们来说。父母是很神圣的角色,身上背负着一个孩子的人生、未来,没有哪对父母不想着给自己孩子最好的,但在如今的社会里,很多时候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生育与资本挂钩,可以是“多生多奖励”的形式。网友们对厦大教授的言论反应强烈,是因为更关注社会公共资源再分配的公平问题。如果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也许三胎政策遇冷也会有所缓解。
今日话题:你认为生育应该与资本挂钩吗?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