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家有三子,对三个儿媳的态度各有不同
阿姨年轻的时候能干还爱干净,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她嫁得也不错,是个潜力股,没几年丈夫就当了村长,年轻气盛事业心还强,全心全意地建设小乡村。与以往的村干部不同的是,村里人骂阿姨丈夫的不多,都说这村长能一碗水端平,为村民着想。当然不只村里人对他赞不绝口,连镇上的干部和他的关系也相当不错,一心想把他提拔到镇上,可以说前途一片光明。
阿姨在丈夫的感召下,决定要把儿子们也培养得像他们的父亲一样优秀,将来齐头并进。然而命运捉弄人,就在阿姨的几个儿子刚成年,丈夫就去世了。在不行的时候丈夫对她说:“你要对几个儿媳公平,将来你的晚年才会安宁。”
阿姨开始了既当爹又当妈的日子,孩子们的父亲不在了,但是他们的优秀和能干还是出了名的,没过几年大儿子当了单位的销售主任,二儿子当了厂长,小儿子成了村里的会计,在农村能混成这样不错了。来给他们家孩子介绍对象的,一批一批地来,人家不要彩礼钱,也是人那么优秀,那么点彩礼钱,不到一年就能赚回来了。在阿姨的张罗之下,老大娶了前村村主任的女儿,老二娶了老厂长的女儿。唯独老三婚姻不顺,离婚又再婚的,再婚这儿媳是一婚,但是呢家里穷还没什么势力。
谁让老三条件一般了,阿姨勉强同意了,但她到处讲这个三儿媳的坏话,连我们这外村的人都知道,可见讲的范围之广吧。一开始三儿媳没往心里去,还是对她一百个好,心想着就算是石头,我也能把你焐热了。所有的家务都承担下来,给她洗衣服做饭,给阿姨准备洗脚水等等能想到的孝敬办法都用上了,换来的依旧是阿姨的百般挑剔。
更气人的是,阿姨前脚对三儿媳吹胡子瞪眼睛的,后脚就巴结大儿媳和二儿媳妇。人家偶尔回来做客,她恨不得把内衣裤都给洗了。菜都是选这两儿媳喜欢吃的,饭都是盛好的,端到人家跟前去,洗碗当然也不会让她们来做,而是随便招呼一声让三儿媳去洗,并说:“穷人家的孩子,啥都能干。”
这穷人家三个字恨不得日日挂在嘴上,就好像穷人家的孩子不是人一样。她以为可以天天欺负,但想错了,人是一样的没有贵贱都有自尊。
02 三儿媳心寒,开始远离这个家庭
慢慢地三儿媳心也寒了,丈夫不出头帮忙,婆婆天天出头欺负,而且还严格控制她的花销,买菜的钱给过之后都是要对账的。就连一年回那么两次娘家,婆婆和丈夫也不愿意出钱。人家说了:“哪有媳妇天天往娘家倒腾东西的,不得把婆家倒腾黄了。”
三儿媳算是看明白了,就算是丈夫再是赚工资的,就算是家里的承包再多庄稼地,就算所有的活都是她一个人干的,最后也不会有一毛钱进她口袋,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奔头。低头看一看自己的这身破衣服,还是结婚的时候娘家妈给买的几身。她明白现在她的地位就是个杨白劳,干再多活都是应该的,提再低的要求都是不应该的,还和你们一家子混什么混。
索性和村里的其他女人一起开始了外出打工赚钱存自己名下,一年365天,几乎有350天在外打工。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在市里给人家做点零工,无论多少钱她都做,而且干活实诚,雇主只要看到她在,绝不雇他人。市里没活的时候,就回村里,谁家收庄稼收蔬菜,她都第一个去最晚一个回来,就好像自家庄稼一样,这种把工作当成自家的人,干活肯定不会差,村里人当然也愿意用。
有时村里人和阿姨聊天说:“你们家这儿媳真的不错,是个干活的好手啊。”
阿姨说了:“她不就是有那么把力气,还有啥,不值得称赞。”
村里人一听,撇撇嘴走了,嘴里嘟囔着:“我看你是不知足,看看你另外两个儿媳能多好。”
好不好只能说阿姨愿意,三个儿媳中,大儿媳二儿媳是老佛爷,是需要她和她儿子伺候的。每次家庭聚会都是让阿姨的儿子们端茶倒水到嘴边的,而三儿媳是小奴隶,每次都是要负责给老的小的端茶倒水,要是没及时送到人家嘴边,还会被婆婆用她的大眼睛狠狠地瞪上一番,并斥责她说:“我看你啊,这辈子都不会知道什么叫眼力见。”
两个大儿媳在一旁呲呲地笑,三儿媳几次家庭下来,更加明白了,谁都有面子,就连家里养的土狗都有面子,就她的面子连鞋底都不如。后来家庭聚会她也不回来了,理由是外出打工。阿姨反正说了:“这个家多她一个也不多,少她一个也不少。”
反正表明了,有你没你都一样。自打那以后,三儿媳打工的地方即使能回家吃饭她也不回来吃,她说了随便在外面买个烧饼吃,喝点白开水,也比回家吃鸡鸭鱼肉强,自己吃不堵的慌,在家里吃堵的慌。
03 人别太势力,特别是作为长辈的,谁知道将来能用上谁
在阿姨70多岁的时候,腿脚不好了,一走路就疼,她当然也做不了饭了,就张罗着想住进大儿子或者是二儿子的城里的房子里,她这两个儿子永远是她的骄傲,有钱有势还买了好多套房子。不像老三还是个穷会计,连个砖瓦房都是快50岁的时候盖上的。而且她自认为也对得起这两个大的,不说别的,就对他们媳妇那掏心掏肺的好,谁能比得上,全村都没有她这么好的婆婆。
阿姨做好决定了就和三儿子说:“老三呢,妈要和你哥哥他们生活,城里条件怎么也比农村强。你那媳妇啊,有和没有一样,要么你们离了再找一个吧,你那么优秀,还能找不到媳妇,反正这个家有她在我不打算在你这养老了。”
老三还算有自知之明地说:“妈,我们有孩子,再说我都50多了,一个月村会计才几个钱,我哪里优秀了,不能离了。你要是看不惯她,就去我哥哥家吧,我嫂子们你都喜欢,晚年能过得好点。没事我周末领着你孙子去看你。”
阿姨哭着说:“要说舍不得,我还真舍不得你和我孙子啊。”
说着说着把眼泪一抹,就给两个儿子打电话了,让他们都回来。进屋大家休息一下,阿姨就说明意图,还没等她说完,大儿媳和二儿媳说了,我们家可没地方,有的说孩子考学,有的说将来给儿子结婚用等等。并说老三媳妇多孝顺多能干,你和我们生活多累,话撂下拉着丈夫的手就走了。
这下阿姨算是看明白了,哪也去不了,还是在三儿子家呆着吧,但她做不了饭了,更打扫不了卫生。现在三儿媳对她比对陌生人强不了多少,回来了勉强做个饭,也不会主动叫她。阿姨的儿子说她,她就说:“你妈不是当着全村人的面说我做饭不干净不好吃吗?这样的饭你妈咽不下去。”
平日里就是三儿子给她煮挂面,买点咸菜就着吃。大儿媳二儿媳也不在家里吃饭了,每次都是匆匆露个脸就走,都说忙。也是都是被伺候惯了的主,怎么会伺候婆婆呢。
而三儿媳在村里却混得人见人爱,别看她在婆婆面前冷冰冰的,但她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热心肠,村里谁家需要帮忙,她都二话不说就去的,管你给不给工钱都去,只是她的热心肠被婆婆给冻凉了。现在阿姨几乎都是三个儿子照顾,所有儿媳都不管不问。阿姨能有这样的结局,只能是她前面做得太过了,但凡是把对大儿媳和二儿媳的好,分十分之一给三儿媳,也不可能是如今的局面。
有的老人是选错了养老候选人,她们看得上的儿媳,将来未必能给她养老。如果阿姨对待三个儿子儿媳都能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向的,按理说这可不愁养老了,无论是轮着来还是一家单住也有三个选项呢。可当初她看错了,都压在两个大的身上了,可谁想是喂不熟的狼,根本就没想过给她养老。所以啊人别太势力,特别是作为长辈的,别看人下菜碟,谁知道哪个将来用得上呢。
苒藜:记录日常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