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年轻人来说,含饴弄孙、提笼遛鸟的老年生活似乎很遥远。的确,我们刚刚才踏入社会参加工作,还没有成家立业,哪还有时间去思考养老问题?最近社交网站热议话题“提前退休”引起了95后的关注,对于他们来说,工作到60岁感觉遥不可及,不如“努力工作,40岁退休”。但其实养老规划要做在退休计划前面,但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近日,有机构发布《国人养老准备报告》中显示,人们对未来养老生活较乐观,而且也有一定要求,但养老准备却并不充分,将近7成的人没有做好养老规划和养老财务准备。怎么一回事?小招今天就养老规划,与大家探讨探讨。
从报告的数据来看,无论是“80”后、“90”后还是初入社会的“95”后,大部分都考虑过“养老规划问题”。是不是觉得,大部分人的思维很超前,提前考虑起了养老问题?遗憾的是,这些人群多数仅仅是“考虑”和"想过",并没有进一步行动,并且这部分人的比例占到了受访者的64.15%,真正付诸行动的只有15.9%,有着清晰规划的人群更是寥寥无几。对于养老规划多数人还是准备不足,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规划。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衍生问题又难倒很多人,“养老到底要花多少钱?”,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报告显示,有80%的未退休受访者觉得,用于养老的储蓄应该为目前收入的10倍。如果以此为标准,设定20万元为家庭年收入来计算,未来则需要准备200万存款来养老。可是到了老年时代,200万真的能支撑起一个老年人全部的生活、医疗费用吗?未必。根据有关报告来看,如果生活在一线城市养老,至少要准备400万存款,但能达到这一标准的人仅为5%。这也意味着,养老单靠存款是行不通。
如何进行养老规划?既然你已经有了对未来养老生活的考虑,不妨付诸于行动。小招教大家一招,简单而又实用。
可以借助工具做出一个简单有效的养老规划。使用招商银行App“养老规划”功能,通过填写调查问卷形式,由系统根据给出的条件测算出未来所需养老资金。得出结果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达到测算目标。
首先,可以设立一个养老账户;其次,每月扣除必要生活费用后,将剩余可支配现金的20%作为养老存款放入账户中;最后,存够一定数额后再统一购买理财产品。需要注意的是,购买的理财产品需要遵循以下条件:
1.投资时间要足够长。长时间坚持才能保证财富不在无形中流失,也能打平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2.收益要相对稳健。要知道,这笔资金是用于养老生活,并不是单纯的投资,需要稳健的收益保证这笔财富不流失。可以选择一些风险等级为R1或者R2的理财产品,确保本金与收益都不受损。
3.可以使用定投策略。相对于购买理财产品,定投门槛较低,又相当于强制储蓄,长期积累能够让总体持有成本减低,既保证我们存储养老金的同时又能够获得长期稳定回报,同时还规避了风险,也是一项不错的养老规划策略。
除此之外,年轻人也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保障自己的养老生活。总之,提早规划养老生活,才有时间积累资金,及时调整策略,给自己的未来一个高品质的养老生活。否则,就要承担未来不确定的风险,以此耽误了生活,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