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周
前言
“7月21日,官媒公布了我国开放三胎的配套措施,我国正式告别社会抚养费。近些年,中国的人口结构不断变化,出生人口不断减少,老龄化状况愈发严重。截止2020年,中国65岁人口约有1.9亿,占人口的13%,但养老企业发展相对滞后,个人养老压力很大。与此同时,我国单身人口近4亿,矛盾的背后,即将发生的是70后老无所养,90后孤寡一生。”
除了工资,养老话题也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之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根据七普调查数据,目前我国65岁的人口已达1.9亿人,同比增速8.3%,占总人口比重13.5%。联合国定义的人口老龄化社会定义为65周岁人口占人口比例7%以上,我国早已超过,并即将突破14%,加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问题十分严峻,我国也预计发布“推迟退休年龄”和“三胎配套支持”等政策予以解决。城市的老人尚有养老金作为后盾,农村的养老问题相对来说就比较突出了。
首先农村的养老金金额较少。相比于城市职工退休后上千的养老金,农村的退休人口目前只能依靠政府养老保险维持生活,偏远地区养老金只有100元左右。现在社会物价水平疯涨,一桶油都得70元左右,这些钱对于农村养老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其次子女的看护压力较大。目前中国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需要扶养19.7个65岁老人,农村孩子多还可以分担。城镇家庭,特别是双职工家庭、单亲家庭将面临一个孩子养四个老人的情况。而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年轻人大量涌入城市,2020年我国独居和空巢老人为1.18亿,年轻人选择不婚不育的人越来越多,可以预见:未来的20年,70后老无所养,90后孤寡一生并不是危言耸听。
最后农村的医疗供需不平衡。农村的老人大部分一辈子都在做农活,身体健康状况并不算理想,因此医疗保健的需求远远大于城市。但矛盾的是,往往城市的医疗条件最好,床位也多,虽然现在农村也在普及乡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往往设施相对简陋,医生的医疗水平也相对一般。
如此情况令人忧心,养老产业的发展尤为迫切。
2015-2020年,我国养老机构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共有养老机构38670个,床位数491.8万张。发展在加速,但是养老床位的增速还是比不上老龄人口的增长速度。但奇怪的是,庞大的供给预冷,目前收住老人只有214.6万人,中国养老床位空置率高达50%。除了传统的养老观念影响,许多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虽然给子女的负担增加,但是亲情可以带来满足感,增强家庭凝聚力。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养老机构质量残次不齐,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机构大致可以分为高端、中高端和中低端三类。高端每个月的收费一般在8000元左右,入住率也比较低,只有30%;中高端是目前城市选择比较多的类型,收费一般为每个月4000-8000元,入住率超过90%,经常人满为患,抢不到床位。最后是中低端养老机构,每个月收费一般为3000元以下,入住率50%左右,缺点也很明显,数量庞大但设备不太齐全,护理人员也比较少。
最后是很多机构专业护理人才不足。与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相比,我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6500万人左右,按照失能老人与护理员5:1配置,至少需要1300万护理员,而我国目前有专业护理证的人员不足2万,全国养老服务人才需求缺口巨大。
还有一种模式是社区养老,也是目前国家大力发展的一种模式,是居家养老的承接模式。老人们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和社区内的朋友们共度晚年,由社区提供日常饮食、照料、医疗和活动等服务、不仅解决了居家养老中缺少同龄人精神交流的问题,而且由政府兜底,免去子女担心,更好的改善老人生活品质,还有发挥余热的空间。
目前我国养老产业中做得比较好的是万科,万科具有庞大资金支持和企业实力,侧重“以房养老”,已经建立起3条比较成熟的养老产品线,主攻城市。而保险公司泰康之家同样嗅觉敏锐,建立了燕园、申园、吴园、楚园养老社区标志性项目。
结语
“未来20-50年,70后和90后同样都面临这些问题,‘老有所养’是中国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目前看来,结合科技的智慧养老服务和医养结合会是中国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不过目前中国的养老企业和服务都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待提高。文中提出的3种养老方式你更倾向于哪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