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万亿养老市场:大部分人都有机会分羹,但大部分人却搞错了方向
2021-06-12 15:35  浏览:493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个需要全民参与,也有全民息息相关的事情,但相较于国外成熟的养老体制,我们国内仍处于探索阶段。


一个市场处于探索阶段,那么则意味着这个市场仍有着许多“空位”,仍有着无限的开发可能。


截止17年年底,我国老年人口达2.4亿人,我们无需去做复杂的计算,也能意识到这是一个万亿的市场,而这个市场在满足养老需求的同时,也会带来无数的财富。


可惜提起养老,许多人的目光过于局限,仍将养老市场认定为一家养老院、一个日间照料机构,无法意识到养老市场即将为整个社会带来的变化。


但或许,正是并非所有人能意识到真正的方向,才使一部分人能更早、更快地把握住机会。






大众看待养老产业的


局限性


为什么说,大部分人对养老市场的看法出现局限性,因为只要提起养老市场,许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建立一所养老院,亦或是经营医院等于老年人息息相关的产业。


我们不能说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但如果秉承这种思想,那么这个万亿的养老市场,便不可能具备足够的创业空间。


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意识到养老市场的潜力,在于他们预设了养老市场的高准入门槛,从而认为自己不具备实力,去参与到这个新的市场之中。


但有趣的是,养老市场的门槛从来不高,即使是几百元、几千元的成本,也可以参与到养老市场之中。


这并非空谈。


述(最多18字



01 对养老产业的错误认知


养老产业不是单一的业态形式,并不局限于养老院、医养结合,亦或是日间照料,而是涉及全行业、全社会的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可以粗糙的对养老产业进行一次定义,所有有助于老人医、养、托、护,所有对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具有提高能力的产业,都可以归于养老产业之中,也自然都可以参与到这个万亿市场之中。


让我们粗略地举几个例子,房地产行业可以通过针对老年化的装修、建筑来进行参与;互联网行业可以通过针对老年人的功能优化来参与;服装行业可以根据老年人实际生活痛点来进行生产;餐饮行业可以根据老年人生活情况,来提供针对性饮食与配送服务。


如果我们不局限于养老市场这个概念,而是聚焦于老年人晚年生活需求,则自然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个市场的存在。




02 对决策人群的错误认知


每逢提起养老市场,总有人会说,以如今老人的实际收入情况,并不足以使这个市场在社会各个层级展开。


但这个观点我很难苟同,因为“老人”这个群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个群体会随着时间的进展,而出现不同的内群体偏好。


“如今我们社会中的老人或许会出现过度的节俭,但随着如今的中老年年龄增长,则可能出现另一种消费习惯”。


更为重要的是,许多人认知中最大的错误,便是错误的判定在养老问题上的决策者,认为老人将负责决策,因此节俭的习惯将影响这个产业的铺展。


可实际上,在养老问题上进行决策的,往往是老年人的子女,负责支付相关费用的,也往往是子女。


因此,老年人在养老问题上的消费能力,不仅要考虑老年人的实际收入,还需要考虑老年人子女的收入。






养老产业用户的


实际需求


子女往往负责老年人在养老问题上的决策,而子女由于正值壮年,并且由于社会竞争压力的存在,会十分希望看到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可以交由社会中的企业、商家来辅助解决。


那么,如果想要参与到养老市场中,除了我们上面说到的,可以对现有产业进行老龄化适配升级之外,还需要遵守哪些原则?


或者说,一个养老产业,在满足老年人实际需求的前提中,还需要去匹配子女的哪些需求?


述(最多18字



01 子女对产品的需求


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有助于减少决策者的顾虑,但并不一定会打动决策者对这项产品、产业进行消费。


因此,无论是何种的养老产业,多半是要满足实际决策者,也就是子女的两项关键需求,才会具有发展的可能性。


  • 第一项需求:减少时间投入


任何养老产业想要蓬勃的发展,都需要确保一个关键点,也就是可以让子女减少对父母进行护理的时间。


毕竟子女本身也是消费者,既然是消费者则必然会存在理性的一面,在考虑是否进行消费时,首要考虑的便是时间成本。


这也是为何社会中许多人看好日间照料的原因,因为日间照料可以使子女在低消费的同时,节省许多时间投入。


  • 第二项需求:减少心理负担


除了减少子女的照料时间之外,另一项很关键的需求,则是要减少子女对机构、产品的心理负担,增强子女的信任度。


子女需要减少对父母的照料时间,从而使自己有更多的精力、时间去为家庭建立更好的保障和生活,而这是需要建立在对机构、产品百分百的信任之上的。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日,我们仍很少看到24小时可以直播观看的养老院,许多养老院的负责者说,这是为了避免隐私的泄露。


但通过摄像头角度的设置,是完全可以规避这种问题的,也有养老院负责者推脱给成本,但许多子女是愿意付出这部分成本的。


其实说到底,便是养老院自身也很难信任自己的员工会百分百尽责的工作,这也是所有养老产业所面临的问题。


也就是信任问题。






如今,若论养老产业最大的限制所在,私以为仍体现在道德层面,也就是长久以来我们国内文化,很难接受子女对父母时间投入的减少。


之所以产生这种文化,除了高道德标准的社会引导之外,还有着过往养老产业不够发达、不具备完全可信度等因素。


所以,如今许多子女在考虑父母养老问题时,是一件十分纠结的事情,因为即使是知道将父母送去养老院,亦或是日间照料所,要比在家中独自生活享受到更好的待遇,但出于外界的舆论压力,也很难进行这一步。


但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老人,已经开始逐渐接受子女无法随时陪在身边的现实,也开始主动地要求前去养老场所。


毫无疑问的是,无论老年人如何去想,当独生子女步入需要养老的年纪时,老人的出路,或许只有一条。


而那时,也是养老市场真正开始腾飞的时刻,在这之前,谁的布局广、谁对产业了解深,谁便有可能享受这其中第一波的红利。


发布人:9ca4****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