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这个区“最南京”,凭什么?
2020-10-16 18:28  浏览:1170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你觉得哪个区最能代表南京?


小布今天要跟你讲的这个区

是金陵历史文脉最完整

历史资源最丰富、历史影响最深远的

老城核心区

也是一个“最南京”的好地方


“最南京”

体现在底蕴厚重的历史长河中


“十里秦淮”,是我国所有城市中文化含金量最高的一条河,也是我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历史上的秦淮河一带,人文荟萃、世代风雅,是文化名人的集聚之邦,是华夏经典的盛产之地,更是古都南京这部线装书里蕴藏的不朽神韵。



“最南京”

体现在一系列的突破和跨越

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双双突破千亿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5万元;在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秦淮名列全省城区第一名。

首批国家级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夫子庙步行街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评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


这个区

各方面表现不俗

在疫情大战中

“防”的战线始终稳固


在发展大考中

“稳”的基础不断夯实

上半年GDP增长1.6%

1-9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亿元、实现正增长

限上社零同比增长1.5%、浮出水面


“进”的势头进一步彰显

一些重点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

其中规上工业产值增长47.7%

金融业营业收入增长20%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1.4%)

重点招商指标半年时间完成全年目标

排名主城第一位


郭建汛 摄

它就是「秦淮区」

千秋风雅地

今天

再描繁盛图


上午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系列新闻发布会召开

介绍了秦淮区高水平建设小康社会有关情况

关于秦淮走向高水平全面小康的辛路历程

可以用七个字概括


全面小康

发展是第一要务

产业是核心支撑

秦淮,紧密结合资源禀赋,布局新街口金融商务区、老城南文化旅游区、东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南部新城高铁枢纽经济区四大板块,预计今年高端商务商贸社零总额、金融业增加值、旅游总收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将分别达1100亿、300亿、760亿和430亿。


张健 摄

与此同时,布局发展认知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大健康四大新兴产业,培育“产业链、生态圈、企业群”,引进了电信、联通物联网全国总部等一批龙头企业,携手百度和亚信等建设了省级车联网先导区,物联网产业技术高地、智能网联产业集聚区正在加速精彩呈现。目标是,三年内,四个新产业的规模均突破500亿元,“十四五”末车联网、大健康产业规模超千亿。


唐志强 摄

小康之路

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

近年来

全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了3倍的增长

总数位居全市前列

1

充分发挥高新区的主阵地作用

作为面积最小的省级高新区,白下高新区率先完成去行政化改革,连续五年在省级综合评价中“名列前茅”,限上企业从8家增加到64家,高企从29家增长到218家,税收从5亿增加到14亿。


魏福春 摄

2

全面启动城市硅巷建设

充分发挥区内高校院所多的优势,携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8所、55所、金城集团等,将一批闲置或利用使用效率不高的老校区、老厂区、老街区改造成高品质的科创载体。这些科创载体就是没有边界的城市硅巷,广大科研人员可以在生活便捷的主城内、在文化浓厚的城墙边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城市的大街小巷也因此充满着创新的气息、创新的味道。


潘锦钰 摄

目前,全区已建成创新载体面积超150万平方米,在建超100万平方米,今年底硅巷区域的产值将达300亿元。前不久还与南航合作打造创新湾区,大力发展科研人员持大股、市场化运行、职业经理人管理的新型研发机构,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和都市工业。在创新磁场的吸引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泽山院士选择秦淮,落地了全市首家双院士领衔的新研机构-江苏智仁景行新材料研究院。

作为全省区域面积最小的城区

秦淮人口密度大、老旧小区多

棚改面积占到全市主城的三成

坚守“不让群众在危房里奔小康”的承诺

把旧改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


蔡志萍 摄

“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308万平米棚改任务、163个老旧小区的整治。在城市更新中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城市更新方式。

对老门东小西湖片区这样的历史风貌区,采取“小规模、渐进式”的改造模式,在共商、共享的微更新过程中,找到了在改造和更新中延续城市之魂的平衡点。走进蜿蜒曲折的老街巷,不仅可以看到粉墙黛瓦马头墙的景观,更能邂逅故土难离的原住民。对一些不宜征收的危旧房片区,采取原址、原面积、原高度的“三原”重建回迁模式,房屋的户型得到了优化,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原地住上了“新房”。


龚文新 摄

秦淮因水得名、因水而兴

也决心因水而美


2016年起把治水作为“1号工程”,区委常委会连续五年正月初六集体调研水环境,开年先“问水”成为秦淮“新年俗”。此后每年迈上一个新台阶:2017年全面消除黑臭,2018年完成雨污分流,2019年消除劣V类,今年将实现全域稳定IV类水。

秦淮的水环境治理成效,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位。作为全省代表,秦淮的“水系流域花园”获得了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和国家“两部”督察的充分肯定。


廖军平 摄

建设高水平全面小康

秦淮始终把教育

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


坚持“优质、均衡”的发展方向,努力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把名校建在保障房片区,持续将瑞金北村、五老村小学、市第一幼儿园等名校导入银龙、汇景和园等片区。


实施集团化办学,着力提升7个幼教联盟、9个小学名校联盟办学水平,组建了郑外、秦外、钟英三大初中教育集团。


致力打破高中发展瓶颈,南外落地南部新城,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高起点办学,首次招生位列全市前十,成为全省高中教育的未来样本。


段仁虎 摄

秦淮是全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60岁以上老人近20万

户籍老年人口超过了27%

近年来

秦淮区积极探索养老难题破解之道

相关经验做法被民政部总结推广


谷昌旺 摄

推行集成式养老,集机构、社区、居家养老于一体,形成“1+12+N”的养老服务圈,每个街道都要建成1500平米以上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推行幸福养老计划,创新“互联网+护理服务”,实现独居老人上门服务全覆盖,80岁以上老人上门关爱全覆盖,适老化改造全覆盖,老人手机点单服务全覆盖。

推行医养融合,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市中医院搬至南部新城医疗中心全新亮相,依托红十字医院筹建主城最大的东部康养中心,实现一条龙服务,努力让秦淮的老人“老有颐养”。


王彦丰 摄

作为人流密集的中心城区

秦淮经受住疫情大考

靠的不是“城墙护体”

而是治理改革


方飞 摄

去年,聚焦“赋权、赋能、强基层、强队伍”,推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在全省率先赋予街道执法主体地位,集中下沉162个分散的行政执法事项,从而解决基层“看得见管不了”的问题,形成的“两赋两强”街道集成改革模式被全省推广。

在此基础上,今年继续推行“双做双增”社区集成改革,致力做强社区、做实网格、增加服务资源、增强治理能力。区委常委、街道班子、区街干部常态化下沉,用铁脚板打通治理的最后一米;严格执行网格标准化工作清单,让社区、网格真正减负增能;建好区街社三级综合指挥平台,实现了社会治理的“一网统管”;组建“零距离家园理事会”,发动群众力量,实现全区751个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


张伦富 摄

展望秦淮

流光溢彩的夫子庙,桨声灯影的秦淮河

古色古香的老城南,商贸云集的新街口

以及快速崛起的南部新城


传统与时尚交融

历史与现代齐辉

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文化

承载着梦想、播撒着希望

书写着历史、创造着辉煌

秦淮,最南京!

编辑|拿铁、馒头

秦淮,最南京!↓


发布人:3154****    IP:125.64.54.***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