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四川贫困县采访一周,回到金华,已是国庆节前夜。行李箱里,红彤彤的羌红躺在最上头,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索桥村又跃入眼帘。
这是一个“很金华”的羌寨。垃圾分类、人畜分离、党员联系农户……若不是村支书一口纯正的“川普”,以及村里老阿妈穿着极富民族特色的羌族衣裳,笔者以为是在金华农村采访。
这样的“复刻”手法,在仪陇、嘉陵、理县、金口河等地都有显现,涵盖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磐安的“药乡月嫂”、义乌的电商学院、浦江的居家养老、武义的超市经济……一眼望去,不少金华元素在四川生根。
在四川“复刻”浙江、“复刻”金华的人,就是金华派出的干部、专业技术人员。2018年,新一轮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启动,金华对口帮扶四川三市州5个贫困县,11名金华干部进川挂职。随后,234名金华专业技术人才到四川帮扶。以人为纽带,两地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说: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1986年3月28日,他在会见新西兰总理朗伊时又说: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
浙江就是在这位四川人改革开放思想的指引下,一步步地富起来。今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提出新要求,强调浙江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先富起来的浙江,有义务帮助的四川贫困县。在如何帮助上,浙江人的务实又体现地淋漓尽致。同样的国情,浙江走过的老路,就是四川贫困县即将要走的新路。探路者的经验、教训,尽可以让后来人学习、回避。为帮助四川贫困县,前路走得更顺畅,浙江派出富有经验干部、专技人员。
他们大多是四五十岁的年纪,正是年富力强,正是经验丰富;他们管过工业、跑过市场,他们懂招商、擅长产业布局,在浙江他们也是一个“宝”,这回都派到了四川最艰苦的地方去。以他们为纽带,四川贫困县发展面临的问题,有浙江大后方支持,总能把握住一二。金华结对的几个贫困县,可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隔而观全局。
仪陇几乎是纯农业县,他们抓住浙江汽配产业转移的机会,建起了浙川东西部协作产业园,这是仪陇县历史上首个专业工业园区;汶川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以种植水果为主,受市场起伏影响较大,他们就借鉴金华来料加工经验,建起了来料加工车间35个,改善农民收入结构;嘉陵种桑养蚕多,他们就挖掘起优势,模化发展果桑、茶桑、蚕桑,把农业产业化、工业化,既延长产业链,也强链补链。
当然浙川间不是简单的“复刻”,这里处处充满了创新。金华来料加工的内裤里,加入羌绣,收入就可以翻几番;嘉陵县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引进的黄金彩色茧,市场上是独一份。浙江经验+四川实际,碰撞出许多奇妙的火花。
35年前,邓小平说“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35年后,我辈合着他的回音正在实践。笔者有幸见证,甚感荣幸。
值班主编:杨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