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起步。那个时候的农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大家可以自由出去做生意了。但是一来农民习惯于在家务农种地,二来出去,对于农民那个自身条件来说,还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因此那个时候能出去做生意的,反而都是在村里没什么威望,也不务农的,常常被村里人看作的“二流子”的人。
可就是这些“二流子”的人,逐步地,慢慢地让大家体会到了改革开放是什么意思。于是走出去的人,开始多了起来。
大家一个非常大的感受,就是所谓改革开放,就是商业服务业第三产业一下子火了起来。因为是搞服务,对技术要求不高,因此一般普通人经过短暂的培训,就可以上岗。而农业,工业,制造业这些传统领域,在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那几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不仅是三大产业的日益开放,最重要的不断地进行思想解放,解放思想。不能守旧,不能墨守成规,胆子要大,脚步要大,黑猫白猫,抓住老鼠都是好猫。
那个时候的农民啊,还沉浸在毛主席时代的“集体大锅饭”里,脚步迈不开,思想也放不开。而同时期的城市里,已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抓老鼠,管他什么黑的白的,方式方法手段途径不重要,重要的能不能赚到钞票。“笑贫不笑娼”,在那会儿也被社会演绎地淋漓尽致。农民的保守,确实让自己晚发育了好几拍。
而从全国整体性的经济改革规划部署看,确确实实地有着偏向于城市发展的政策纲要。这就是许多人说的工农剪刀差,也就是让农业资源补贴工业空缺,让城市优先农村,先发展起来,然后再让城市带动农村发展。这也就符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历史宏论。
所以很多事情它是明摆着的,不仅是政策明摆着,事实也是明摆着,优先城市发展,优先一部分人发展,都是同样的道理。那么历史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原来部署的第一个大步骤,优先发展的部分,也发展到了一个非常不错的程度,甚至比原来预期地还要好。那么问题来了,到了第二个大步骤,先富带动后富,是否靠得住?无论是先富起来的人,还是优先发展的城市,在资源占有已经既成事实面前,是否承认曾经的先后礼让关系?
这一点老胡今天就要加重来说了,那个时候的先富后富,先富带动后富,是在那个时候的社会观念之下产生的。那个时候的社会观念主流是什么?就是谈公不谈私,谈公是主要的,谈私是次要的。万万没有设想到的是,社会观念会随着经济的改变而改变的。穷时候是穷的思想,变富了,思想也变了,不再是穷的时候的想法了。
因此“先富们”的观念,不管是同一期人,还是已经历经几代人,不再认为先富就有义务带动后富了,城市必须要反哺农村了。所以把问题给制造出来了,后面的问题才是真正的大问题。为什么呢?因为自古都是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那是千年铁律。共产党人的志向,就是要打破这个千年铁律,要实现穷苦大众当家做主,人人平等自由民主的新社会。改革开放的终极就是要共同富裕。
可是当这个先富们不认账,先富们已经既得了利益,已经占有了优势资源,已经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支配权的时候,他还能向“后富”们低头妥协吗?如果他们不带后富玩,那我们辛辛苦苦,付出那么巨大牺牲换来的新社会,似乎还是无法摆脱那个千年铁律,仍然是一个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的社会。
所以,当你深知这一点以后,要不要先富带后富,要不要共同富裕,就不是由“先富们”说了算的,而是由国家机器说了算,由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说了算。否则,如何向国人交代,又如何自立呢?
现在我们说到标题,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要弥补发展中的短板,回头反哺农村,农业,农民的时候到了。这就好比是先头部队都到了八达岭,后面的部队还在嘉峪关一样,战线拉得过长,顾此失彼可能最后要得不偿失的。
填补农业,反哺乡村,并不是单纯地说农民的贡献大,就应该得到优待那么简单。它是全国经济大棋中的一环,这一环棋必须下,也必须得下好。农民养老,就是这棋中棋,谈贡献,讲付出,农民当然不在话下。但要把农民这个老养好,只谈贡献和付出,格局就小了。这是经济发展大棋,也是政治平衡的大棋,一定会弥补,必须得弥补好。
当你认识到了这一点以后,还会把那些碎嘴喷子们,跳梁小丑们,獠牙乱吠们,放在眼里吗?宵小之辈,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