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当中,从古至今,养老的问题都是无法绕开的话题,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慢慢出现了一些福利机构——养老院。
可以说,在每个县城,都有属于自己的养老院,有公立的也有私立的,最大的初衷就是让老年人有一个安享晚年的场所,让老年人有专业的护工照顾的场所。
但,纵观大部分的养老院,条件有好有差,里面住着的老人,很多老人的情况都差不多,除了瘫痪在床需要人照顾的外,能够生活自理的很少有到养老院的。
前些天,我们村里有个邻居,将自己在养老院的父亲给接回来了,他父亲现在快75岁了,在养老院里面呆了差不多有两年,邻居作为儿子,不忍心父亲离家人太远,也害怕父亲有个什么事情,连最后一眼都见不到。
在我们村,有个风俗,只有在自己家里过世的老人,在家里还能放一天,火化后才能抬上山,进入自家的坟地里面,如果是在医院或者外面去世的老人,在通知了家属后直接就拉火葬场了,之后是不能埋到坟地里面的,只能在殡仪馆买骨灰盒带回家供着。
所以邻居家这个举动,大家也都能理解,毕竟是要进坟地的人,不能在外面出现意外而过世,所以邻居看着自己父亲年纪也大了,颤颤巍巍的了,就接回家来尽最后的孝了。
在邻居父亲接回来之后,我也是正常走访,过去和老人礼节性地聊聊天说说话,这才发现,老人眼里都是呆滞的,完全没有属于正常人的精神气。
一、农民张大爷的养老院生活
在和张大爷的聊天之中,才大概明白了张大爷在养老院里面的一些生活细节。
邻居送张大爷去的养老院,其实在我们县里面,算是中等偏上的了,每个月也要3000多块钱,硬件条件都比较好,由于邻居在外面做农产品生意,忙不过来照顾渐渐老去的父亲,就和父亲沟通之后,送去了养老院,还特意找了个各方面都不错的。
张大爷手续办完了,住进去之后,发现到这个养老院的老人,还是比较算正常的了,至少没几个瘫痪在床的,大家也都能正常的生活自理。
张大爷属于新人嘛,在熟悉环境的时候,才发现,这里的护工每天按时按点给老人服药,不同的老人按不同的身体状况吃药,并且每天都要测量血压等基本的东西,每天的饭菜是有个小食堂,对于农民出身的张大爷来说,这些饭菜还行,也不怎么挑剔。
闲暇的时候可以自由活动,只要在养老院的范围都可以,但也不能影响到其他人,由于张大爷是新去的,所以闲暇的时候会主动的去和别的老人说说话。
首先碰到的就是和张大爷同住一屋的一个老人,但那个老人有些痴呆,也不怎么说话,每天都呆呆的一个人坐在那里,张大爷也觉得无趣。
到院子里面看到其他老人,张大爷也主动打招呼,但每次都是由于双方的听力都退化了,听不太清对方说的话,越聊越没趣,而且里面每个人的眼神都差不多,都是呆滞的,很少有感情的波动。
后来张大爷和护工聊天的时候才知道,这里很多老人都是被迫过来的,本来心里就有怨言,生活时间长了,养老院里面老人变动比较频繁,里面的这些老人也就懒得再去和对方说什么话了,说不定今天聊得挺开心的一个老人,每天就被接回家了。
也就是碰到有人打招呼,礼貌性地回应一下。
同时,张大爷还发现另外几个老人,经常地聚在一起,每天都聊得很开心,张大爷也主动的去和对方说话打招呼,但对方看张大爷是个农村来的,也就不爱搭理了。
原来这些人都是城市里面的,平时家里比较有钱,也比较喜欢攀比,就算在养老院里面了,也要和别的老人攀比,每天就聚在一起,说今天自己又买了什么好的东西了,还鼓吹其他人一起买,张大爷一听那个价格基本都在5000以上,听得咂嘴,张大爷也就绝了和对方说话聊天的心了。
后来,张大爷在里面也算是住得久的了,也确实和护工说的一样,这里的老人,流动性太大,好几次张大爷都碰到可以聊天的朋友,到了第二天就被家属接回去了,在经历了这么几次之后,张大爷的内心都是空落落的,每次都很伤心,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大爷开始慢慢的不愿意说话了。
这也是一个自我保护的做法,避免自己再次因为失去朋友而伤心。
时间长了,每天张大爷就看看电视,看着看着睡着了,等睡醒了又接着看,甚至于连外面院子都不愿意出去了。
按张大爷的说法,他在里面感受到的,就是绝望,没有亲情,没有友情,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吃喝只是维持生命而已,其实早已经没有了灵魂。
老人在养老院里面,该吃就吃,该睡就睡,就是个甩手掌柜,但里面的老人、自己的亲人以及护工什么的,他们很少搭理你,选择性的忽视你,对你进行精神上的冷落,让你从内心就感受到孤独,一个人的内心孤独了,已就被从这个群体剥离出去了。
他们空闲的时光都是在孤独空虚中度过的,没有人关心,没有人来问候一下,也没有人在意他们的感受,他们每天唯一等待的,就是在可怜的时间中,等待死亡,这是他们能够解脱的办法。
二、写在最后
其实,老年人住进养老院,就是选择了和孤独作伴,不管硬件条件多好的养老院,他们能够照顾的就是让你维持生命而已,而对于精神上的东西,养老院很少能够做的好。
不管什么人,都是群居物种,只有当自己感受到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才有安全感,而当自己的内心感受不到别人的存在,哪怕这个人就在你身边,你的内心也同样是孤独的,孤独的老人,已经离这个群体越来越远了。
我认为,老年人的养老,养的是心,而不是人。
老年人的身体一天天的衰老,这是不可逆的事实,对于一个老年人来说,身体机能越来越差了,每天能够吃多少饭呢,又能够喝多少东西呢,所以物质条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实相差都不大。
而精神上的差距就比较大了,晚年幸福的老人,精神状态都是饱满的,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自己沉浸在这些事情当中,每一件事都能够给自己带来喜悦。
晚年凄凉的老人,除了生活上的凄凉,还有精神上的凄凉,他们感受到的都是子女的恶意,精神状态是空虚的甚至于是恐惧的,这样的老人,你认为他能够幸福吗?
所以有些老人都在想,自己老了要修身养性,但真正做到的有多少,很多都被凡尘叨扰,无法让自己专心地去做一件事情,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有两个。
一个就是心里放不下。
很多老人年纪大了,心里总会有这样那样放不下的东西,尤其是子女,认为自己的子女还小还比较嫩,总想着自己为子女出谋划策,让子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但这样带来的总是反作用。
其实作为老人来说,都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东西呢,就算放不下,看看自己老去的身体,还能够支持自己去争取吗?既然争取不了,何不就放下来,做个糊涂一点的老人呢,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儿孙自有儿孙福,你强行将自己的思想加到儿孙那里去,最后就惹得大家都不高兴。
第二个就是想法太多,危机感太深。
在我们村里面,有危机感的老人,都很容易作妖,时不时地在家里闹出点什么事情来,让子女难受。
其实这根本的原因,就是老人闲暇的时间太多了,人一闲下来,就容易想这样想那样,老人嘛,最容易想到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养老,就是子女会不会不养自己了,当子女不养自己的时候该怎么办等等。
最后越想越难过,越难过自己就要做出一些事情来,让子女不要放弃自己,时不时地刷刷存在感,让子女知道,还有自己这么一个老人在着,不要离开自己。
在我们村里面,很多老人都有这两个毛病,这个也是造成自己晚年不幸福的一个原因,同时也是自己无法专心地去做一个事情的原因。
作为老年人,我认为该放手的就放手吧,你说多少子女都不会采纳了,还不如给自己找一个合适自己做的事情,比如说每天浇浇花养养树,又比如说每天看看书写写字,实在不行学学用智能手机也都是一个好的选择。
不管怎样做怎样选,最终的结果就是让自己做一个能够沉浸进去的事情,只要专心地做一件事了,也就不会去想东想西了。
养老院确实能够给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但是老年人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怀,是能在自己觉得舒适的环境里生活,有人关心,精神上有寄托,而不是每天吃饱饭以后,就要在无尽的等待中熬过一天又一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