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农业银行广水支行对“一94岁的老奶奶在窗口被人抱着进行人脸识别”一事进行书面回应,称“在其儿子、儿媳的陪同下,来到离家300米左右的网点办理激活社保卡金融功能的业务,由该行工作人员引导。老人在其儿子、儿媳帮助下完成了视频认证,”并就此事进行道歉,表示将开展整改。
银行方面态度是诚恳的,在肯定的同时,我们不仅反思:银行窗口为何成为老年人的“拦路虎”,在耄耋之年还要遭受如此这般“折腾”?
据潇湘晨报报道,11月5日,广水市人社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布置全面开展通过社保卡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工作。会上要求各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及各镇办人社中心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按照工作安排,积极与社保卡合作银行沟通,以方便人民群众为原则,迅速变更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为社保卡并激活到位,切实实现从2020年开始,养老保险待遇通过社保卡发放。
按照该会议要求,广水市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社保卡激活,本次事件中的老人激活社保卡金融功能大概也是用于自己的养老保险待遇的发放。但会议明确要求“以方便人民群众为原则”,不难想象,在实际操作中某些人员操之过急,背离会议精神,只图快而不求好,反而伤害了人民群众感情。
同样社保卡制发的初衷是为了提高社会保障的公共服务能力,通过操作社保卡完成养老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以及各种补贴的发放和结算,是用金融技术手段来实现便利群众生活的目的。
本来是利民便民之举,却在这般操作之下成为老年朋友们的“梦魇”,是因为流程简化很难还是因为“尊老、敬老、爱老”的意识缺位?
类似的事件在其他地方也发生过。尽管到银行柜台补录身份信息是为自身社保账户安全上了一道“锁”,积极配合银行完成相关工作也是每个公民应尽义务。但对于老年人群或者腿脚不利索的群众,是不是可以开设绿色通道,是不是可以提供上门服务,是需要用心用脑将便民原则付诸于实践。让人失望的是有些地方存在“懒政”,在实际工作中搞“一刀切”,无形给老百姓划了一道的“鸿沟”。
“一枝一叶总关情”,在政策执行多些人文关怀,少些“官僚气息”,不仅给自身工作提供了便利,也必将赢得人民群众的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