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公司的一位清洁阿姨到了退休年龄,也办了退休手续,每个月都能领一笔不多的退休金,但是阿姨并没有离开公司,还在公司继续上班。
阿姨操劳一辈子,本来可以安享晚年的,但是阿姨说家里孩子各方面压力大,自己还能干活,不能再给孩子加负担,还得上班,多少能帮忙分担一点,只能退而不休了。到实在不能劳作了,也只有在家麻烦孩子。觉得去养老院还不如在自己家里养老。
据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调查,2015年,中国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数量就已经突破了4000万。而另一项非官方的数据预测,到2030年和2050年,中国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数量分别为6290万人和9600万人。根据中国社科院分析,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加速减少和平均寿命的增加,随着老年人口加速增长,老年抚养比在2060年之前一直保持上升状态,并在2028年左右超过少儿抚养比。
劳动力规模的缩减和预期寿命的延长意味着,我们可能很难负担起一个庞大的、不断老龄化、寿命越来越长的社会生态。如此规模的老龄人口,这不仅是中国,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面临如此庞大的人口老龄化。我们之前可没有过任何经验,去如何照护这么多的老龄人。
老龄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寿命长是老龄化的主要原因。然而面对如此巨量的老龄化人口,养老金的保障成了问题的关键。财富不会从天而降的,要么靠人去创造,要么靠机器去创造。所以我们现在要抢占高端产业,靠低工资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不可能富起来的。要依靠科技的发展来进一步提高生产率,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现在人民越来越长寿,养育的下一代还更少,靠年轻一代缴纳的社保金已不足以支付如此庞大的退休人口所需的养老金,不延迟退休也是不可能的,延迟退休也就成了必然选择。
但是人人都会老,再延迟退休,也总有退休的那一天。毕竟不是每一个老人都能去,都愿意去养老院的。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家里养老也是一个选项。一部分老人会由自己的儿女负责养老。但是对于一些失能老人,如果照顾他们这些事全都儿女来扛,儿女们还是很艰难的。孩子孝顺,会累死孩子;孩子不孝顺,老人家受罪。所以养儿防老这事情有作用,但亲力亲为的照顾,真的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情,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一家人都长寿,那么六七十岁刚退休的低龄老人,照顾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这种场景也必然会出现。
面对如此复杂的养老局势,未来的养老肯定要走多元化的模式。家庭养老是一种模式,但不能全部指望自己孩子;社会化养老是另一种模式。像国外发达国家如欧美,日本这类有钱的,可以引进外来护理劳工;我们国内还得要靠科技的发展进步来进一步降低养老成本,减轻人力负担。
像现在上海出现的智慧养老试点,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大大减轻人力护理压力。如果各种智能化的护理机器人技术能进一步突破,价格更亲民,不但社会性的养老院可以采用,个人家庭也可以普及开来。让智能化养老走入千家万户,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让老年人能度过一个安详的晚年。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