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被上升为国家战略,释放出日渐明确的信号。民政部预测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
《建议》中指出将“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其中“实施”两个字,标志着延迟退休将要从此前的研究层面,变成现实。
缓解老龄化,可不止“延迟退休”这么简单。
3亿老年人何去何从?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世卫组织就提出“健康老龄化”概念——即认为各国在面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时,并非束手无策。
基于这一评价体系,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一帆等人,连续三年发布“中国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报告”。
这份报告从“健康医疗”“人居环境”“交通出行”“社会公平与社会参与”和“经济金融”五大维度,通过公开数据对我国38个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
中国城市总体上应对老龄化的能力有限,排名第一的珠海是唯一得分过‘及格线’(60分)的城市,即便把标准拉到50分,也只有珠海、北京、南京三座城市。
根据2018年数据,在统计的24个省份当中,辽宁、山东、四川、重庆和江苏等省份均已迈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的深度老龄化,而北京、上海均在2017年就达到该水平。而包括内蒙古在内的所有统计的省份均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即“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
呼和浩特在城市健康老龄化水平排名情况为:得分38.70分,排名第29。
在金融经济水平标准排名中,靠前的城市基本上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座一线城市均位于前十,呼和浩特排名第29位,与总得分排名位置相同。
在医疗供应方面,城市表现也颇为分化。海口、昆明两座城市的健康医疗水平均位于前十,体现了当地政府对健康医疗、养老服务等方面建设的重视。而排名倒数第二的呼和浩特,无论是家庭医疗支出还是医疗资源供给两方面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人居环境上,珠海、深圳、厦门等“小而美”的城市毫无意外居于高位,这三座市域面积相对较小的城市,在人均绿地、公园和绿化覆盖率等指标上超过不少大型城市;在此项中,呼和浩特占据天然优势,排名靠前。
社会公平和社会参与指标考察了老年人在城市中对娱乐、文化、安全、居住等要素的可及性。在此领域,中西部城市表现出强劲竞争力,呼和浩特排在第19名。
最受关注的是道路交通情况,城市中,宽阔而缺少安全标识的马路限制了活动半径,导致很多老年人外出仅限于散步或买菜。在他看来,活动范围缩小意味着其社会交往半径缩小,“如果在一个城市很不方便、没法交流和融入,又如何实现有质量的养老?”
呼和浩特此项指标仅获得3.8分,在所有统计城市中得分是最低的。相比较排名靠前的珠海和无锡,珠海在人口数量较低的情况下给予了充足的公共道路交通数量供给;无锡则通过合理的道路设计让城市在交通用量巨大的同时保持了较低的拥堵程度,而呼和浩特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总体来说,通过五个指标多角度的比较,总排名第一,健康医疗、交通出行、人居环境、社会公平和社会参与四个指标均位于前五名的珠海,当之无愧成为“最适合养老”的城市。
(假舟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