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年轻时并没有考虑养老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大,才注意到养老保险是必须的选择。大多数人考虑养老问题的时候是35岁左右,这个时候参加养老保险缴满15年是50周岁。有能力可以多交几年,没有能力就少交几年。其实,这样的选择也是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待遇情况所致。
我们到退休条件是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累计缴费满15年。很多人会把参加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作为目标,因此行动并不会特别早。而且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除了养老金和丧葬、抚恤金以外,没有其他待遇。对于年轻人来说确实有距离,太远了。
十四五期间,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将出现大变动。
第一,是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目前我们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都是以省级统筹,由各个地方来组织养老保险的缴费、待遇等政策。
实现全国省级统筹,实际上也只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缴费、待遇调整等政策,并没有包括养老金计算政策。
目前的养老金计算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已经算是基本统一了,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计算公式是完全统一的。
有一些参加工作的老人还有过渡性养老金,主要是针对1997年以前当地实施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缴费年限。随着时间的推移,过渡性养老金将会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相同缴费基数在不同地区退休养老金不一致的问题。同样是5000元缴费基数在北京、广东、黑龙江等地区缴费养老金是不一致的。一般来说,主要是由于跟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相挂钩导致的。希望未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第二,是推动渐进式延迟退休,提高领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实际上实施这两个政策的基本原则是要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
现在的退休年龄制度已经70年没有变化,但是调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采取每年延迟几个月或者每几年延迟一年的方式进行。
确实过于刚性,人们到达退休年龄必须退休,给人们没有选择的空间。希望未来的弹性实施,能够在现有退休年龄基础之上,让大家有更多的选择。
关于女性退休年龄和男性退休年龄差距过大的问题,将会通过分类推进予以解决。
延迟退休政策和提高最低缴费年限政策都不是单打独斗的,将会与其他配套措施共同推进。比如说前面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未来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待遇,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修订完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等等。
第三,落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和病残津贴政策。遗属待遇实际上主要是对参保人遗属发放的待遇,现在主要包括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金。由于是一次性,可能会对于家庭的长期发展不利,尤其是对于家庭成员较多的情况。希望能够跟工伤保险的遗属待遇一样,能够改为根据供养亲属的情况不同、按月发放待遇。
病残津贴政策,实际上是对参加养老保险职工的一种特殊保障。像美国只需要缴纳五六年的养老保险就够了,万一失去劳动能力就能够领取残障津贴。我们养老保险政策,对于这一保障还是有所不足。病残津贴应当注重的是保障,而不是缴费。缴费年限不应该设置15年那么长。
希望十四五期间能够看到这两个政策能够全国落实,更加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