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稳 济南报道
11月12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有关情况。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山东累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800余所,新增中小学学位330万个,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2016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做出统筹推进“三个市民化”工作部署,着力破除制约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明显加快,有力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王润晓在发布会上说。
其中,山东把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核心任务,推进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其中包括,保障“学有所教”,颁布实施《山东省学前教育条例》,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建设普惠性幼儿园。推行教育行政部门前置审核制度,保障新建居民小区与配套学校同步规划建设交付,全省累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800余所,新增中小学学位330万个,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保障“劳有所得”,实施“山东省就业创业能力提升3项行动”(山东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行动、山东省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山东省企业职工岗前培训行动),创建“四型就业社区”(就业充分型、创业活跃型、平台智慧型、服务标准型),加强社区就业创业服务,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今年初,省政府出台稳就业24条措施,多渠道提供适合农民工的就业岗位,最大程度降低了新冠疫情对就业的影响。
保障“病有所医”,深入实施《“健康山东2030”规划纲要》,推进47个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全省远程医学中心省内联网医院达到300余家,基本实现县级以上医院全覆盖,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100%,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74元,开通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2000余家。淄博市率先实施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建成10个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保障“老有所养”,扎实推进医养结合示范省创建,全省已建成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30多处,建设日间照料中心近5000处,截止2019年底,全省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4万个,养老床位64.4万张。
保障“住有所居”,出台了《推进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工作指导意见》,首次将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群体、新就业无房职工和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纳入补贴范围,截至2020年9月底,全省政府投资公共租赁住房已分配入住19.7万套,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国家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发放任务,21万户次家庭享受了住房租赁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