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能拿下某些大型企业的订单,相信对许多个体户来说,绝对是一笔好生意,毕竟相比一般订单来说,不仅订单量大,而且利润也更高,一个合作项目可能能抵几个零散的项目。但这样的合作也存在问题,就是可能因为流程等问题,在结款的时候出现许多变故。
在青岛胶州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一位开餐馆的女子通过父亲的关系,接下了一个养老中心送餐的项目,没想到4个月后,对方突然解约,更无奈的是,超过8万块的送餐费一直拿不回来,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于女士说,自己父亲和这个养老中心的负责人是朋友,在一次饭局中两人聊天,父亲得知养老中心需要送餐业务后,当即揽下了这个活,双方便签订了一年的合同,约定先送餐一年试试看,合同到期后根据合作的情况看是否续签。
近日,于女士突然接到对方的通知:找到了新的送餐公司,双方合作就此终止。突然的停止合作让于女士有些无奈,事后她才了解到:国家给一个老人350元补贴,他们和养老中心签订合同,约定的是11.6元每份的送餐单价。
但是最近,新的合作方找到养老中心,对方表示可以提供7元到8元左右的送餐单价,养老中心一看比于女士家的便宜了好几块钱,便提前终止了和于女士的合作。
因为合同里之前约定的是按季度结账,于女士送了四个月餐,1分钱也还没拿到手,她想着既然终止合作,那么就把帐结清一下。根据于女士的记录,四个月下来,她一共送了6090份餐,按照11.6元每份的单价,养老中心一共需要支付80956.4元。
于女士带着账目记录来到养老中心,养老中心负责人先是让他们去和相关工作人员对下账,对完账后,对方却一再推脱,不愿意支付送餐费。
8万块不是一笔小数目,于女士见协商不了,便找到养老中心上级部门——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给她打了包票,让她相信自己。
有了领导的保证,于女士放心多了,但当她再去找养老中心负责人,对方依然不愿意结账,万般无奈之下,她只能寻求媒体帮助。
在记者的陪同下,于女士再次来到养老中心,这时对方才告诉于女士:目前相关的补贴款还没下来,所以没法支付相关的款项,只要补贴一下来,马上给予女士结清款项。对于为什么突然更换送餐的合作方等问题,对方表示没必要解释。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当询问补贴款项什么时候下来时,对方表示应该下周能拨放下去,不过市里面只给三分之一,还有其他部分需要乡镇部门给付,也是差不多下周能到位。
结语
8万多块钱对一般的个体户来说绝对不算小数目,于女士的焦急也能理解,无缘无故被解除合同已经很憋屈了,只是要回约定的送餐费,这样的要求实在不算过分。
养老中心作为一家大型企业单位,无故更换送餐合作方已经让人费解,迟迟拖欠结款更不应该,在媒体介入后才告知原来是补贴没有下来,其实如果可以早点告诉于女士真实情况,约定具体付款时间,相信也不会有后续这么多纠纷。
不论任何企业,都应该秉承诚信经营的基本原则,唯有如此,才能持续发展。大家怎么看这个事?
#本地MCN成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