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1来自农视网
2017年12月,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泥河镇胜岗村,操着外地口音的推销员拿着大喇叭讲了两个小时,坐在台下66岁的朱远现一句也听不懂。但这并不影响她参与这场推销活动的积极性,前几天她领回去了很多小礼品,第5天,她交了1000元的押金领回去一张“能治病”的床垫,因为推销员说押金会在次日退回来。
后来,村里人再也没见到推销员,朱远现也成为《7天骗光一个村》这场骗局的受害者之一。直到3年后,2020年10月,警方破案后才将钱款退回。
农村·骗局·空巢老人
2017年的那场骗局里,朱远现夫妇领回20个鸡蛋、10把牙刷、5双筷子、2个瓜刨,以及那个交了1000押金的床垫。
2016年至2018年,她参与过十几次,购买了4台净水机、“穿了身上不疼”的保暖内衣、3000元的茶吧机等。这些推销活动披着“送温暖”的外衣:前5天只送礼物,不卖商品,直到最后两天才开始销售。
朱远现觉得,推销员比女儿更懂得自己穿衣的爱好。女儿给她置办衣服,她总觉得中看不中用。她怕冷。在温度为14℃的夜晚,她要穿5件上衣、3条裤子。而进村的推销员推荐的衣服,上面印着“绒”“保暖”等字眼,她感到穿着更暖和。
她和丈夫带着正在上小学的孙子、孙女生活。她早上送孩子上学,下午打麻将,几乎很少离开这个距离县城15公里的村子。4名儿女都在外工作,他们通过手机视频和朱远现保持联络,儿女们每年春节回家两周,给父母约1.5万元生活费。
69岁的朱远现依然愿意参加推销活动。朱远现自知吃亏,却忍不住想参加活动,部分原因是能见识到新鲜事。村里的老人们参加推销活动,就像是奔赴一场热闹的聚会。
在老人们的记忆里,从前村里年轻人多,每逢节日,村里的大礼堂会唱大戏、放电影,总有这种热闹的聚会。不过,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农村养老问题严峻
一些和朱远现同村的老人没有上当,是因为被儿女拦住了。之所以农村屡屡出现类似的推销骗局,正是因为很多农村老人儿女不在身边,所了解的信息太匮乏,所以更容易上当受骗。
根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值得关注的是,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空巢老年人家庭比例为30.77%。
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是养老工作中的一个短板,农村老人老无所依、老无所乐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刻不容缓。解决农村老人问题,不只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农村老龄化具备老龄化程度深、空巢独居现象严重、高龄失能、失智占比高等三个特征,面临家庭照料能力弱化,支付能力不足,养老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平衡三大挑战。
农村老人,如何老有所依?
城镇化速度在加快,农村的空巢、失能老人也会逐渐增加。如何避免农村进一步成为“孤岛”?
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方面,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会已有多年尝试,探索出“妇老乡亲”农村养老模式。该模式是由政府部门指导,依靠基金会进行模式输出和资金支持,借助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能力,培训建立互助志愿服务队伍,着力解决农村留守老年人、空巢老年人的文化娱乐、就餐、生活照护等养老难题。
据荷花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师进辉介绍,从2016年开始,该基金会陆续支持了20家项目团队,在太行山区27个试点村庄开展“妇老乡亲”项目,截至今年9月已经孵化了51个农村自治组织。在这其中,社会化、组织化、专业化特点非常明显。
那么,对于农村养老而言,未来5~15年应向何处发力?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陆杰华说,应对农村老龄化要改变过去在养老服务体系中“重城市、轻农村”的思维定式。
“在养老和应对老龄化问题上,每个人特别是政策制定者一定要记得,每个人都在变老的路上。”陆杰华希望决策者能够关注农村养老,多部委共同发力,“在未来5年或15年,我们应该为农村养老顶层设计留有余地”,把更多的公共财政资源投入到农村,使农村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质的提高。
来源 | 农视网综合: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
编辑 | 孙丽敏 责编 | 康轩山 监审 | 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