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迈入了老龄化社会,养老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3月5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更好培育养老服务市场。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全国两会上,跨越“数字鸿沟”、探索“智慧养老”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的高频词。在这其中,来自太原的全国人大代表、基层社区民警杨蓉就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建设的建议,我们来看一看她是怎么说的。
从警已经29年的基层民警杨蓉,来自公安杏花岭分局三桥派出所,她所工作的社区是太原市规模较大的老旧小区之一,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社区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智慧公安建设的心得加上经常处理老年人相关问题的工作经验,杨蓉萌发了加快推进智慧养老健康平台建设的想法。
全国人大代表 杏花岭公安分局三桥派出所副所长 社区民警 杨蓉:通过信息化建设,有一个平台的话,就可以把社会上的一些资源,比如养老机构的资源,还有一些家政服务的资源,还有一些好的养老模式,再和所有的60岁以上的老人的数据,还有健康的数据,全部对接。
杨蓉介绍,事实上,她所提出的建议,在太原有着不错的实践基础。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以“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形式”,建立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库,并开通了12349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热线,开展“线上+线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随叫随到、触手可及的智慧养老已经悄然走进了太原百姓的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 杏花岭公安分局三桥派出所副所长 社区民警 杨蓉:现在老年人对智能化的适应度还不行,如何解决老年人在这种信息化的时代,对智能化设备的使用的障碍,其实这个平台都考虑到了,那么通过12349热线,所有的申请的服务,都交给后台,不用老年人操心,老年人只需要记住12349,来选择自己需要的服务。
群众有所呼,两会有所应。除了基层社区工作人员以外,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很多来自“科技圈”的代表委员,也同样将目光聚焦到了养老服务中,他们希望用科技的手段,为老年人的生活插上“智慧的翅膀”。
全国人大代表雷军建议:推动智能技术适老场景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优先解决老人网上预约、交通出行、智能扫码等涉老高频服务事项,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杨元庆建议:不要一刀切地关闭人工窗口,保留实体咨询、现场指引、人工服务等项目,更好地维护老年人权益,也让公共服务更加全面精细。
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建议:智能设备进社区,通过智能音箱、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帮助老年人对健康医疗数据进行收集与跟踪,从而更好地进行健康管理。(记者 张晓亮 王小石)
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