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农村养老机构过2万,养儿防老不再是唯一选择
2020-11-24 15:36  浏览:265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农村养老#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超过2.5亿,而农村养老问题更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毕竟,农村老人不像城市退休职工那样有退休金,60岁后不用工作,每月还能有几千块钱的稳定收入。尽管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新农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不过,一个月一百元左右的养老金,事实上有很难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养老”。因此,在农村,我们随处可见一些年纪较大的老人,六七十岁了还在挺着身板在种地,甚至有的80岁了的老人依然要弄着几亩田地。


以前,农村各家人口相对较多,老人上了年纪丧失劳动能力后,往往几个子女家轮流住,几家子女分担养老的责任,既能让老人老有所依,各家负担又不会太重,这就是我们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模式是“养儿防老”,既有传统观念的因素,也是农民养老保障不足,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不健全、医疗条件落后,农民自身很难保证自己老年生活的无奈选择。

现在,农村很多80后、90后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或者姐弟两个,许多家庭都是“四二一”家庭结构,一对年轻夫妻,可能面临着既要养老人,又要养自己小孩,肩上的负担会比较重。单纯依靠家庭养老,显得越来越吃力。


事实上,农村的养老格局也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日前,从全国农村养老服务推进会议上获悉: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已有养老机构2万多家,幸福院、颐养之家等互助养老设施10.8万个,初步构建多层次服务网络,养老床位194万多张。农村人养老又多了“新选项”,“养儿防老”不再是唯一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互助养老或成为未来农村养老的主流模式之一。互助性养老的基本理念,就是由低龄老年人照顾高龄老年人,由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人照顾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人,以此完成养老服务的代际传递。是介于居家养老和市场化养老服务之间的一种模式。由于农村人普遍具有建立在血缘、地缘、亲缘关系上的邻里守望传统,因此,互助养老更容易在农村地区推行,此外,农村家庭收入相对较低,对市场化养老服务的购买力和购买欲望都相对偏低,对互助性养老服务接受度相对较高。


伴随着农村多元化、多元化养老模式的出现,未来农村养老将不再是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局面。尽管养儿防老仍占据了农村养老的主导地位,但互助式养老等一系列养老模式的爆发,也将逐渐改变农村的养老格局。此外,农村土地福利、农村养老保险等多项养老措施的完善,也将使农村老人的养老更加多样全面,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发布人:87e2****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