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恩似长江水,舀不干流不完还不近。父母辛苦操劳上半辈子养育儿女,后半辈子协助子女带孙子女,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辛苦操劳一辈子。最后,到年纪大了,不用忙于自己后代的事,顿生感慨:年纪大了,没什么用了,子女不孝顺了!
有一部分人批判老人,有福不会享,没事找事。但是,真正了解他的心声后,才知道他们的苦衷,他们正在经历社会新时代的“不孝”之道。
张女士今年72岁,生了一儿一女。大女儿出国深造,学成后海外定居,有空了她才会回来一两次。
早些年,儿子本地发展成家后,还会让张女士帮忙带小孩。只是最近几年,儿子女儿生活条件好了,家里请了保姆料理家务,孩子也大了,子女就很少请她帮忙了。当然,也比较少来看望她。
子女也向母亲解释:不是我们不看你,自己事业上升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工作上;其次,他们想考证,业余时间还要读书进修。真的是忙的不可开交。
元旦那天,张女士去超市买粮油,拎的东西过重,把腰闪了。没办法,她只能给子女打电话,让他们安排来陪着住几天。结果,子女拒绝,儿子并开车把妈妈接到了家里住。
可张女士才住了3天,就觉得在这家里呆不下去了。孩子们每天上下班异常忙碌,张妈妈看在眼里,就是用一只手,也想帮这他们做饭。
结果,儿子竟然直接怂妈妈,“少不了你一口饭的,你现在都这副样子了,就别逞能了,你就老实呆着得了!”
张女士想辅导孙子写作业,可儿子却说:“你既不懂英语又不懂数学,古诗词也忘得差不多了,你就别打扰孩子学习好了!”
张女士想帮孙子网购件孩子的衣服,儿子又说,“这么大岁数还网上购物,闲着没事别赶潮流了吧,看我每天收快递,人家会说我爱花钱败家的仔?”张女士感觉,在儿子面前丧失了尊严一样,不管做什么处处受辖制,生活一点没有价值感。
张女士把儿子女儿叫到跟前,要求去养老院。因为自己跟子女在一起他感觉自己像个外人,没有一家人的温馨感。
儿子认为妈妈“太作”了,没事找事,根本不理会老人的想法,也不重视修正自己行为,继续我行我素。后来,张女士就真的张罗这要到敬老院去住。有人问她为何,她就直接回答,“子女不需要父母,子女不孝我就走!”
许多年轻子女中却浑然不知,这种“新时代不孝”让父母伤心,
一、缺乏父母谈心聊天,老人情感无所寄托精神空虚
部分老人唯独缺少人陪伴,晚年生活过得空虚,情感上没有什么寄托。他们自己有离退休金,有自己的房子,经济宽松,日子过得挺体面。
这时老人会认为,就算你给我钱,子女的失陪,就是不够孝顺。
二、孩子不让老人做事不尊重老人,让老人没有价值感
有些老人甚至还会因为孙子孙女长大了,帮不到子女,感觉自己失去了存在价值和意义,出现一些严重的精神等问题。
尽管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年轻人表现得都不错,给老人钱用,给老人买这买那,假期来看望老人。但是,有的老人感受不到那份快乐,认为子女不够孝顺。
因为,他们跟子女在一起的时候,根本感受不到天伦之乐。
一旦有这些生活感受,老年人胡思乱想,怀疑子女是不是嫌弃自己,不孝顺自己。子女再难,也得试着让老人开心,俗语说好话当过糖一样甜,这是子女对父母最好的孝敬了。
现代生活压力大,工作生活节奏快。父母喜欢年轻怎么“孝顺”老人才最开心呢?
一、把自己的工作生活经营好,假期常回家看望父母
父母们辛苦操劳了一辈子,到晚年荣誉名利宛若过眼云烟,该享享清福,倘若子女需要也会出来帮忙奉献。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流传至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们的一心为子女付出行为抚慰了世间无数的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们的精神感动苍天,感动无数子女的心灵。
成家立业后,回想我们为什么能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大部分都是我们的父母长辈不惜一切全力打拼给我们打下基础。俗语说,老前辈老前辈,人生越老就越宝贵,再美不过夕阳红。
由于工作儿女不再身边,老人心生些孤独和抑郁之感。就需要有人和他们做谈心,多沟通,多理解。所以假期亲朋好友多聚一聚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宽慰。陈红那首常回家看看那首歌,唱出了所有老年父母的心声啊。
二、讲老人爱听的话,多哄老人开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如果有一天父母亲人带着我们的思念离开了,作为子女今生能再无机会喊一声爸妈,咱就是无父无母的孤儿了啊,想想都心痛啊。
现在趁着父母长辈健在的光阴常回家看看,回家住几晚,真的哪怕帮操劳一生的妈妈打扫打扫卫生,跟她一块包几个饺子。
哪怕和不善言辞的老爸扯几句工作的的事,问他最近打麻将运气咋样。这对他们来说就莫大幸福了,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回报多少,只求一家人幸福美满!
总结:
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可怕,让我们尽力多力量担待父母,在他们面前做个像小时候那样可爱的孩子吧。
假期小家三口四口的常常家聚聚,看看年迈的父母,你们回来,他们笑得合不拢嘴,人一辈子思乡,倒不如常看看故乡的老祖屋,望着门前的老槐树,听听山后的潺潺流水的小溪……无论你走到那里,无论你身在何方,一个电话,一个微信视频,为你的父母带去一丝温馨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