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手里有点钱的时候,我们作为子女的一直惦记着这些钱,而不是想着怎么样赡养好老人,这样的想法是非常不正确的。
在中国,传统式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往往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不可否认,每个父母都对孩子充满无私的爱,但他们也都希望子女长大后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我们最开始在母亲的肚子里,只是一个胎儿,出生后,我们才成为一个人。刚出生的婴儿十分脆弱,需要父母全方位的呵护。随后,我们经历漫长的成长过程,从情感、认知到社会生活的磨练,父母对子女的投入程度,从精神上、生活上,已然是不可计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很多子女长大后,其实都很难给予父母同等的爱的回报。因为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和家庭,对于父母,他们所能付出的精力远远小于当年父母对他们的付出。
我的碗里有肉,父母的碗里是否有菜?比较孝顺的孩子,他们在兼顾自己小家的时候,也会对父母尽心尽力。但最怕的就是那些啃老族他们人到中年,自己孩子都要开始工作了,却还在啃着父母那一点可怜的退休金。
最好的情况,就是双亲都在,他们还可以相互照顾。一旦其中一位离开了人世,子女肯定得管剩下的那一位老人。这种丧偶的独居老人,他们在晚年生活中,只能依靠子女。这时,如果他们有退休金,却不给子女,子女还会照顾他们吗?下面看看这3个老人的故事,值得每个人都看看,借鉴学习一下经验。
01、晚年子女不孝顺没关系,牢牢抓住自己的钱
70岁老人,方怡,现在就独自一人住在和老伴共同购置的商品房里,这是他们生活了30多年的地方。她每个月养老金有2500元,老伴的抚恤金她也都自己留着,没有给一儿一女分。
之所以选择独居,一是现在自己腿脚都方便,生活都能自理,她不打算去麻烦儿女。二是因为,之前老伴在世时,发生一些的事情,让她对两个儿女都心寒了。
当年,儿子娶媳妇,她和老伴拿出了攒了一辈子都钱,给儿子在大城市付了房子首付。两个老的当时是心甘情愿,觉得自己就这么一个儿子,不给他给谁。后来,儿子儿媳生了孩子。他们高高兴兴地带着老家特产去探望,没想到却被儿子赶了回来。方怡的儿子,算是青年才俊,事业发展得非常顺,可他唯独对父母不怎么孝顺。
再说说女儿,这唯一女儿,两个老人也是打心眼里心疼。女儿比儿子大5岁,当年女儿读大学时,每个月生活费比给儿子还给的多。后来,女儿嫁人了,老两口也是拿出了所有的积蓄给女儿和女婿付首付。好在女儿比较孝顺,经常给家里买东西。但是她工作太忙了,女婿也是常年出差,家里的孩子一直是她婆婆给带,方怡不好意思去打扰女儿的生活。
这两年老伴生病住院,方怡打电话问儿子借钱。没想到,儿子却说:“妈,不是我们不肯借钱,我们现在也是生活紧张,实在是没有什么存款,给你们啊。”女儿是家庭主妇,看见爸妈的惨况,把自己存了很久的2万块钱拿出来,先借给了父母。但是她也没有再多的钱能帮忙了。
方怡这下算是看清了儿女们,儿子完全就是把她当作外人了,要钱的时候张口就来,问他借钱却是分为“你们”和“我们”;女儿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家里没有什么经济地位,她不好强求女儿太多。
老伴去世时,两个子女都回来帮忙办丧事了。刚开始,儿子还哭得像个样子,可老伴刚下葬,他就问方怡:“妈,父亲的那笔抚恤金能不能先给把我的那份给我,最近想买个新车。”姐姐一听弟弟说这种话,立马骂道:“爸才刚走没多久,你就惦记他的抚恤金了?你拿这钱,你负责把妈接过去养老吗?”
这弟弟听完姐姐的话,脸色都变了,方怡都看在眼中。于是,她就决定把抚恤金自己都留着,以后自己万一生病,也不用再求着儿女了。她的做法和选择是明智的,相比很多老人到临终前还在宠孩子,丝毫不顾及自己,方怡算是及时看清不孝子的真面目。
对于老人的晚年生活来说,子女不孝顺并没有什么,最不幸的事情是没钱和生病。我们一定要懂得保护自己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哪怕是子女,也不要被他们骗了。
02、晚年丧偶,再找个老伴,别管子女的闲话
赵女士今年55岁,老伴因为心肌梗塞匆匆离开了人世。赵女士一下无法面对这样的打击,老伴刚刚退休,两个女儿也都工作嫁人了,两个人正准备一起安享晚年,等着抱外孙。却突然遭次变故,自己现在也还算年轻,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而且老伴是有养老金的,她却一直是家庭妇女,老伴走后,她稳定的经济来源也算是断了。好在,老伴走之前给她留下了一套房子和一辆车,她把车子和房子都卖了,自己留了20万,剩下的钱平分给了两个女儿。她现在自己还有一套自住房,生活也还算过得去。
只是这天天都一人,生活突然变得不是那个味了。原来,她每天总是习惯骂两句老伴,买菜的时候,说他不会挑菜,吃饭的时候,说他戒不了酒。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这样都过了三十多年。现在,她却孤身一人了。
赵女士想与其自己一个呆着精神不济,不如出去找了份工作。做人还是得打起精神来,她开始每天中午去汽车店里,给店里的人烧菜,一个月也能赚2000块。说来也巧,汽车店里还有一个老人,王先生,58岁,也是老伴去世了,他闲不住,自己在店里帮忙打杂。两人接触得多了,慢慢产生了搭伙过日子的想法。
可两个人的孩子都不同意,王先生是有退休金的,每个月3000多元,他儿女们总觉得赵女士在欺骗父亲。而赵女士的两个女儿,更是无法接受,父亲才刚走一年多,母亲就着急找老伴。她们劝妈妈还是自己一个人过,每个月两个女儿都会给妈妈各自打1000块钱,让她别担心钱的问题。
不过,王先生的孩子和赵女士的孩子全都在外地工作,没有留在小县城。子女们的话,对两个老人来说,只能起到意见性作用。两个老人还是挑了个好天气,自己做主,去民政局把证领了。他们觉得自己都是失去老伴的独居老人,子女都不在身边,还处得来,实在是一种缘分。两个人相互关心,相互在乎,总算又有点生活的奔头。
他们两个人也商量好了,以后有什么事情都不麻烦各自的子女,两个人自己赚钱过日子。子女们有什么困难,他们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人生路已经走了一大半,这最后的二十年时光,自私一次吧。
03、把子女养大成人是父母的责任,养第三代却只是情份
第三位老人,叫做徐菊,今年已经80岁了。她老伴前几年就去世了,她从县城搬回了老家,自己一个人住,逢年过节子女们来看看她,她说什么也不肯去城里跟孩子们住。
徐菊的孙子孙女有四个,一个个都已经上大学、工作了。还在上学的时候,她过年的时候会包一个红包,工作的孩子,她就什么都不准备了。不是徐菊没有钱,她在老伴去世这5年里,自己的退休金全都攒了下来,已经有三十多万。她只是觉得,自己的儿女们都长大了,为人父母了,她养大他们已经很不容易,至于第三辈,她不想再操心了。
儿女们逢年过节来,都只是带点东西,给徐菊钱,她都不要。她说:“我不需要你们给我什么钱,我现在身体好,不花钱。你们也别指望我给你们孩子多少钱,别惦记我这点养老看病的钱。大家过好自己的日子,我继续照顾好自己身体,不给你们添麻烦。”
看到妈妈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子女们也明白了母亲的意思。一大家子每次过年时,都其乐融融的。平常子女工作忙,徐菊一个人在乡下也过得很好。她喜欢清净,喜欢乡下的生活,自己种菜,做饭,每天都不觉得孤单。而且,这乡下的房子,是她和老伴一辈子的回忆,住在这,她心里踏实。
这些年,徐菊的子女也还是遇到了一些生活上的坎坷,儿子生意亏空,女儿做手术。但是,她坚持认为,孩子们已经长大,必须要学会自己对抗生活的风险。她已经老了,她没有再多的能力去为孩子们遮风挡雨。她现在把自己照顾好,就是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04、子女们,永远别惦记老人的养老钱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但并不代表当他们老去时,还要给你钱。我们已经长大,他们成为了需要照顾的那一方。而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必须要扛起自己肩膀上的重担。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都要靠自己解决,而不是再向年迈的父母伸手。要明白,年迈父母还能帮你,是你的福气,年迈父母帮不了你,你也一定不能因此怨恨父母。
对于老人而言,手里还有钱的时候,就要好好看住。不要再试图去为儿女付出太多,时时刻刻记住你已经老了!养好身体,保护好自己的养老钱,不要因为心软被子女三言两语就骗走。等真正生病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手里的钱永远比子女靠谱。
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已经足够让我们在他们晚年时,去孝敬他们。晚年,父母还有没有钱给子女,并不能成为子女是否给他们养老的判断标准。
老人有自己的隐私权和财产权,他决定拿出多少分给子女,或者一分钱都不分,都是他的权利,我们作为子女无权干涉,更无权道德绑架。对于子女来说,不惦记老人的养老钱和退休金,就是最好的孝道。
——END——
关注【兰友猫咖馆】如果你也喜欢我们的文章就关注、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