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人来说,养老,养的是什么?
正确的答案,就是养老人内心生活,老人内心生活越缤纷,这个老人的晚年生活就越精彩。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老人,对于晚年的幸福感,来源于同龄人的赞美和羡慕,这种情况尤其是农村比较突出。
虚荣嘛,我过的好不好没关系,别人羡慕我过的好就行了。
所以在跳广场舞的时候,参加社团的时候,甚至于同学聚会的时候,吹嘘的除了以往的经历以外,就是子女如何有成就,如何的孝敬父母。
当聚会结束,各自回家之后,又有多少老人,看着自家的一地鸡毛,在叹气中入睡。
老人大好的晚年生活下,虚荣心潜伏着
在我们村子里面,现在大部分都是老年人了,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平时很难看得到,就算是读书不成器的那部分人都去县城打工了,大半个月回来一次,这些人每次回村里也都是给父母要钱。
但平时和村里的各个老头一起钓鱼的时候,或者看老太太跳广场舞的时候,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如果要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幸福,他们大都会说是自己的子女成器了,在大城市工作,给家里寄了很多钱孝敬父母,心里一高兴就挂到脸上了。
这句话一说,大家就都对他投以羡慕的眼光,对他来讲就更得意了。心情也就更好了。
这些话,其实有真有假,也许子女真的给他们转钱了,但转多转少谁也不知道,就算是足额的转了,这些对于子女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负担。
现在的社会,现在农村的年轻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自己的生存问题,而当生存问题解决了,那么就是生活问题,在然后就是结婚的问题,子女的教育问题等等,都是需要有金钱的支撑,才能做好,所以想想这些,都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是真的累。
所以子女在对待老去父母的时候,知道自己无法陪伴在父母左右,只好时不时地转点钱给父母当成生活费了,这也成为了现在的一个养老模式。
而父母呢?身体好一点,还能够生活自理,身体差得不能自理的,都被送养老院去了,子女依然在外面为自己的生存和生活努力着。
老人养老,养的是什么?
其实还是内心的幸福感。
上了年纪的老人,说真的,平时生活用不了几个钱,更多的时候都是在想怎么打发明天的时间,怎么让自己有个愉快的明天,所以子女的安心孝顺的消息,能够带来的安逸和荣誉的虚荣心,即便是假的,这样一说出去,大家也都当成真的了。
其实,这就是老年人的悲哀。
那些真正的子女孝顺的老人,其实都很低调的,也不说些什么,本来自己就得到的东西了,再拿出来羡慕其他老人就没意思了。
相反,那些空巢老人,那些和子女关系不好的老人,总是时不时地弄出点这方面的信息出来,美化自己家庭的温馨,又或是炫耀一下子女为自己做了些什么事,给了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了。
其实这都是虚荣心在作怪。
无论什么样的虚荣心,都成了当下父母最发自内心的现实需求以及自己最渴望得到的东西。
目前,大多数孩子和父母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有些老人越是说这方面的东西,也就表示他可能就越想要得到这方面的关注,不管是对朋友也好,还是对子女也好。
老人和年轻人真的很难和谐相处吗?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触,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总要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和父母吵架,这就代表着两个社会不同思想理念的碰撞,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时代不同的区别而已。
尤其是在子女结婚生子之后,就真的会把老人留在老家空巢里吗?
这个问题不能以偏概全,但在农村里面,很多有老人的家庭,大多数子女都是在外面工作的,家里也就两个老人相关照顾而已,这些老人,都是还能够生活自理的。
生活不能自理的,都被子女送到养老院去了。
诚然,生活压力是一部分原因,但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庭教育问题
大家都在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放眼看去,不管是在城市里面,还是在农村里面,有多少父母能够真正的自己带孩子,大多都是奶奶或者外婆在帮忙带着。
而奶奶和外婆,其实讲真的,能够安全地让孩子有吃有喝的已经算不错了,教育方面完全是一块空白,所以你看看现在那些留守儿童,他们的最终成就有多高?
这些孩子少年时候没有接受到多少来自父母的教育,所以当孩子长大了,当你老去了,你认为孩子会怎么孝敬你?
要么就是忽视你的存在,要么就是无法自己独立生活,需要啃老。
所以,要想孩子成材,要想孩子以后照顾自己,就需要从小以身作则,好好地孝敬自己的父母,给孩子带个好头,这才是父母需要做的,这也就是我国孝道传承的一部分,父母的现状就是自己的将来。
2、娶了媳妇忘了母亲
人,总要安家立业,而怎么安家,就目前来说,尤其是农村里面,大多数子女都需要父母的支持,不然你去哪里安家去哪里立业,没有家,你很难找到一个好媳妇。
当父母将自己养老本都拿出来给你娶媳妇了,就只指望着你能够好好照顾父母了,但这里涉及到两个家庭的原因,有多少子女,揣着明白装糊涂,对父母的养老不问不顾。
其实对于儿媳妇来讲,没个10多年的共同生活,很难将自己融入到对方家庭里面去的,这个时候你说让儿媳妇帮父母养老?就为难人了,人家还没将自己当成一家人呢。
所以就“十年婆十年媳”的说法了。
儿媳妇刚嫁进来的前10年时间里,一般来说婆婆身体都还行,还能自理,所以这段时间婆婆要主动地帮儿媳妇做一些事情,争取让儿媳妇将这里当成自己家,家这边的人当成自己的家人,也就是放低自己的姿态了。
而当儿媳妇慢慢地接受这样的生活了,将自己当成这个大家庭里面的一员了,在看到婆婆对自己的照顾,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些儿媳妇大多都会主动的照顾婆婆,不说一定照顾的多好么,至少不会怠慢了婆婆。
这里面另外一个主角,就是儿子,作为一个家庭,不管表面上看上去多和谐,背后都会有一些矛盾在,这就是作为一个男人要去协调解决的东西了。
当这个男人发现自己解决不了自己母亲和媳妇间矛盾的时候,大多都会选择站在自己媳妇的这边来,这也就造成了娶了媳妇忘了娘的局面。
写在最后
其实老人相互之间的攀比,都是源自于自己的虚荣心,而老人比的是什么,无非就是自己的子女以及子女如何孝敬自己。
但那些子女成器又能好好孝敬老人的家庭,他们很少会对外人讲这些事情,自己过得开心就行,何必再去刺激别人呢?
而那些长时间得不到子女孝敬的老人,心里总会想着子女是不是把自己忘记了,当子女好不容易转点钱过来的时候,就喜出望外,到处寻求别人羡慕的眼神,以此来增加自己的虚荣心,以及短暂的幸福感。
其实这些虚荣心都是错误的示范。
如果你加强了孩子小时候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学习着你怎么去孝敬老去的父母,那么这些孩子长大了,就算在外面很忙很累,也不会做的太离谱的。
同时当儿媳妇进门的时候,你是怎样的态度面对这个儿媳妇,那么以后儿媳妇就是怎样的态度来面对你。
这些都是相互的。
幸福感来源于自己的内心,而如何增加自己内心的幸福感,这个是来源于自己如何去经营自己的晚年生活,而不是靠同龄人羡慕的眼光。
老人应该怎么增加自己的幸福感呢?
1、身体棒棒的,多锻炼身体,能够减少自己患重病的概率。
2、心情棒棒的。首先要身体好,才能心情好,你三天两头都生病,哪里会有什么愉快的心情啊。
3、揣着明白装糊涂,对于老年人来说,看得多了,懂的东西也就多了,所以这个时候自己总会看到一些子女的问题,但这个时候作为老人来说,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吧,说得多不如不说,说多了子女还会对子女反感,所以为了子女内心的平静,还不如不说。
4、给自己留一笔钱,不管多少,总要有自己能够自主使用的钱,这些钱,是自己是否有美好晚年的底气,有了这些钱,自己可选择的余地就多了,就算子女不赡养自己,自己也可以有钱自己养自己。
5、对子女和儿媳妇好一些吧,以后能够赡养自己的主要对象,就是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妇了,早年的时候对儿媳妇好一些,矛盾少一些,晚年的时候儿媳妇也就不会对自己又打又骂了。
6、对于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来说,给自己找一个能够长期做的事情吧,你可以学习折纸,也可以学习养狗,当自己脑子和身体都动起来的时候,就会减少自己晒太阳的时间了,也减少了自己胡思乱想的时间了。
但,不管是哪种,幸福感,始终是自己的,依靠虚荣心欺骗自己得到的幸福感,到最后还是无尽的空虚,只有靠自己努力得到的幸福感,才是属于自己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