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蓝震
这几天,不少人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微信——《2021浙江省十方面民生实事,省政府请您来投票》,网上投票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钱江晚报记者注意到,2021年浙江省16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中,涵盖了车辆年检、交通拥堵、养老服务、医疗卫生、食品安全、体育健康、残疾人救助、普惠性幼儿园扩容、文化下乡、垃圾分类、公厕改造等大家最关心的民生话题,并明确了具体的目标任务。
“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干”,16年来,浙江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从2018年开始,省政府每年都会为这件事来省政协听取委员的意见建议。
就在上周五(1月8日),省政协围绕2021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候选项目开展专题协商。
教育的事,依旧是大家关心的热门
同一块场地,为了同一件事,这样的专题协商会对省政协委员刘毅来说并不陌生。
在这场“为民办实事·请你来协商”专题协商会之前,省政协组织委员深入调研,共提出125条意见建议,汇总整理出10方面49条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议。
由于发言时间有限,每位委员都是有备而来。省政协委员刘毅抢到了第一个发言机会。
“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候选项目中提出:‘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要开展600场专家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推出1000门覆盖全学段的在线同步课程,完成600名初中校长省级培训。’在城市化进程中,进城务工人员功不可没,今年疫情复工期间更能见证这一群体不可或缺的力量。但目前我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的学校,大部分存在着办学行为不规范的情况。”
刘毅建议在“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读书问题。
来自民革界别的周坚红委员,则关注到了孩子的问题。“教育真的很重要,0-3岁婴幼儿更是如此。”周坚红这次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强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建议》。
“‘全面二孩’后,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受到广泛关注,国务院、省政府相继发文提出明确要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目前缺乏针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专项规划,相关部门难以形成监管合力;很多存量的托育服务机构在楼层、户外活动场地等方面未能满足行业标准。”
为此,她希望在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对加强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有所体现。
适老化改造,可以做得更细
发言中,不少委员也关注了老年人的话题,来自致公党界别的省政协委员盛文彬就是其中之一。
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的第三项提到“努力解决养老难”:新建340家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增2万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组织开展100个康养联合体试点,新建300个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
盛文彬委员认为,随着老龄化加速,在老旧社区更新中突出适老化改造、增加适老化服务,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20年省政府将家庭适老化改造列为民生实事工程——“生活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6000户”,但该项工作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为此,他建议省政府2021年继续把“努力解决养老难”作为民生实事推进。
“致公党省委会一直关注养老问题,也进行了一些调研,我们发现在适老化改造中有一些问题需要关注。”盛文彬委员介绍,“一是定位要有提升,困难老人家庭房屋状况普遍较差,对直接影响居住环境的屋顶漏雨、墙面漏水、炊具老化等问题的改造需求更为迫切;二是投入模式要有创新,仅靠政府投入难以为继,可以尝试出台支持政策鼓励慈善资金参与、社会资本进入;三是改造标准需要完善,对于适老化改造前期评估、工程内容、验收通过、价格指导等要制定统一标准。”
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将保障养老服务用房、加装电梯作为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重要突破点,可在电梯加装政策上,进一步简化手续、探索利益调解补偿机制;二是推动适老化改造从“政府统领”转向“社会共治”转变,鼓励社会资本以捐赠、留本捐息等方式参与改造,推动老年人从“要我改”变为“我要改”;三是根据我省实际,先行探索适老化改造地方标准,研究制定适老化改造的产业支持政策。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