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是根据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资金余额、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等来综合计算的,如果只是工龄都是30年,养老金相差1000元这是完全正常的,而且也是比较多的。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
第一,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缴费基数是影响养老金高低的重要因素。
很多人即使是在同一个单位工作,或是同年代参加工作,工龄也是差不多,但退休后发现养老金差距非常大。可能开始大家不怎么觉得,但到了退休领取养老金时,才觉得差距那么大。在工龄相同的情况下,主要还是缴费基数造成的。
我们现在讲工龄,其实就是指的缴费年限,除了视同缴费年限以外,只有缴费年限才能起作用。而在同样的缴费年限中,由于在岗时本人的职务、职级和基数职称、或是工作的单位和行业不同,缴费基数的差距都非常巨大。而缴费基数到了退休年龄时,都要根据缴费年限计算出一个平均缴费指数工资,这个平均缴费指数工资是作为计发基础养老金的基数之一,平均缴费指数工资越高,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基数就会越高。
第二,个人账户的高低,决定了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高低。
在养老金的计算中,除了基础养老金以外,个人账户养老金是养老金中另一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人账户的来源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
一是个人缴纳的本金。这个部分是最主要的,也就是个人缴费部分的8%,但这个8%是和两个因素挂钩的,一个是缴费基数,缴费越高,8%的绝对值就会越高。比如按照每月5000元的缴费基数,8%的个人账户每月就是400元,如果按照6000元的缴费基数,8%的个人账户就是每月480元。第二个就是缴费年限,缴费年限越长,再加上缴费基数越高,个人账户资金的积累也就更高。
二是投资运营产生的收益。不管是个人账户资金还是统筹账户资金,如果只存放在银行都会贬值,但是社保基金有比较庞大的运营团队,专门负责社保基金的运营,运营所产的收益,就要根据个人账户资金本金投入的比例进行分成。
三是利息收入。当然利息收入很多地方也包括在运营收入里面,但是对于没有参与运营的部分,是要按照定期存款利率来支付的,而且个人账户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和运营收入是不征收利息税的。
第三,退休的地点和退休年限不同,养老金的差别也是比较大的。
虽然我们都是30年的工龄,缴费基数、个人账户等都差不多。但如果是在上海办理退休和在成都办理退休,由于两地之间从缴费开始的缴费基数差距就非常大,上海的缴费基数通常会比成都高出2000元到3000元左右,同样涉及到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的差距比较大的,加上在办理退休时,在上海办理退休是要按照上海市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计发基数,在成都办理退休是按照成都市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计发基数,这两者之间产生的差异也是非常巨大的。
同样是30年办理退休,但是早五年办理退休和晚五年办理退休,同样是有差别的。早五年退休缴费基数可能更低,计算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基数也比较低,个人账户也比较低;但如果晚五年退休,平均缴费基数是不一样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也不一样,五年后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增长也是比较快的,所以无论是基础养老金还是个人账户养老金都会有很大的差异。
综上所述,同样是30年工龄,但退休后养老金相差1000元,这是比较正常的,毕竟影响养老金的因素太多,除了缴费年限以外,还有缴费基数,个人账户资金余额、上年度职工职工月平均工资等。在职时的岗位职务、职级、技术职称、就业地区、行业等都会对养老金产生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