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记者从《江西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时期,全省民政系统将锚定“1326”发展目标,聚焦四大任务,落实六项举措,抢抓发展机遇,主动融入大局,奋力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规划》分为3个板块,共6章28节,设1个指标专栏、11个重大工程项目和任务专栏。在第1个板块中,提出了“1326”目标,“1”即一项愿景,到2035年要加快建设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匹配的江西民政法规制度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全面形成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治共享、精准高效协同、兼顾韧性和温度的江西民政事业发展新局面;“3”即三方面目标,从基本民生保障更加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基本社会服务提质扩面三个方面,确定了“十四五”时期江西民政事业发展的目标;“26”即26项主要发展指标,聚焦基本民生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关键环节和瓶颈性问题,均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
《规划》第2个板块指出,围绕实现“1326”发展目标,我省将聚焦“四全四新”,即“全力兜牢民政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在促进老区人民共同富裕中作出新贡献”“全周期构建民政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在提升省域治理效能中释放新活力”“全要素完善民政基本社会服务体系,在增进民生福祉中展现新作为”“全方位推动养老事业产业协调发展,在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体现新质效”,全面部署了“十四五”时期江西民政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规划》第3个板块,则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出发,突出民政工作的政治性、时代性、协同性、群众性,并提出六大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此外,“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持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持续改善养老服务质量,保障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有效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其中,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将达60%,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将达60%,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将达100%,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将达85%。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我省还将构建网络互联互通、数据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办理的“大协同”格局,推动更多民政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理”“跨省通办”“就近可办”,并建设集语音识别、语义识别、人脸识别、画像分析、行为分析等于一体的人工智能平台,将指纹认证、智能终端、地图定位等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到救助、养老、婚姻登记等民政业务系统。
【来源:南昌文明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