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岁月”正在热播,原本生活富裕的蒋南孙夫妇,因为父亲蒋炒股亏本,最后还把母亲的房子卖掉还债,一家人搬到出租屋。
承受不了打击的蒋老爸跳楼自杀。
经过一连串事件后,蒋奶奶的儿媳妇戴茵委屈了一辈子,也打算和自己的妹妹一起去意大利,并表示要为蒋奶奶找最好的养老院,如果以后没有足够的钱,她即使是打工洗碗也要给她养老。
最终,被奶奶嫌弃了二十多年的南孙决定留下来照顾她,让奶奶自己生活。自豪一生的蒋奶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晚年会落得这样一个下场,儿子没了,媳妇没了,远走高飞,到头来还能照顾自己的孙女。
见此,不免觉得苦恼,但也越是证明了一个道理:人到老年,两样东西不能丢掉,否则晚景凄凉。
金钱
手中有钱,活着并不难。
在《流金岁月》中,蒋奶奶在名门之后,在家里住的是洋房别墅,在吃饭时,有个保姆伺候,一顿饭也很讲究,比如炒菜要用什么碟,喝汤要注意什么问题等等,一副活生生的豪门气派。
但是这只是表面上的现象,因为把奶奶的积蓄都花在儿子身上,用来炒股票。
曾几何时,曾国藩说过:“少时不顺,中时不闲,晚年不顺”
已经到了老年的蒋奶奶,本应过着清闲的老年生活,却因为儿子不成器而让自己颠沛流离,真是令人遗憾。
不过,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拥有像蒋奶奶一样的经历。有一则新闻:有一位老人,工作时把时间和金钱都花在子女身上。
老头儿退休后,就把自己住的房子租了出去,住到儿子家帮他带小孩。
儿子要买新车,老人就给了他60000元,孙子上幼儿园的费用也是老人自己负担的,除了给儿子花钱,在家的日常生活开支、煮饭、做家务等也是他自己负担的。
为儿子买车,他一次都不能坐,平时出门都是靠公交。
这位老人后来病倒住院,女儿觉得父亲偏心,把钱花在儿子身上,不肯来照顾父亲;儿子又借口自己工作忙,无法照顾他,连治病的钱都没有给他。
这时他才明白,自己应该为自己的晚年留出一些钱,以备不时之需,可惜太晚了。
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家长爱孩子是一种本能,但是你不能无私到不为自己着想,毕竟你永远不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你的孩子是否会照顾你,是否有时间和能力来照顾你。
人生到了晚年,给自己留点积蓄,不能等到孩子们养育长大,生活才有底气。
有些人说,生个孩子,不就是要靠自己生活一辈子吗?这样做是对的,但你要知道,并非每一个孩子都有时间、有能力、有意愿为你养活自己,或当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时,你也很难照顾到他的感受。
因此,有些老人一生都在为孩子而活,却忽视了自己。假如没有积蓄,晚年的生活将会很不如意,晚年的生活将很艰难。
所以,不管你多么爱你的孩子,也要懂得为自己想些什么。
-02-
俗话说:落叶归根。如今许多老人在年老后都会想到回到他们出生的地方,曾住过的地方安享晚年,在自己的家乡建造一所房子等等。
显而易见,房子对于老年生活的重要性。直到晚年,拥有自己的房子才不至于老、住不下、生活不如意、无家可归。
在电视连续剧“流金岁月”中,由于炒股卖掉了蒋奶奶的房子,一家人只能出去租房子,结果儿子不在,儿媳打算出国生活,留下蒋奶奶无依无靠,幸好孙女愿意陪着奶奶住。
但现实生活中的老人却没有蒋奶奶这么幸运,
曾有一则相当轰动的新闻,一位老人因儿子争吵而分了家,并向这位老人承诺会照顾好他,让老人轮流去自己家里住,会很好地孝顺父亲。
于是老人答应儿子分家,房子没了,钱也给了儿子。但儿子二人却开始推卸责任,嫌弃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于是小儿子将老人送到大儿子家中,大儿子开始觉得分家时父亲多给了小儿子,应该是弟弟照顾父亲。结果老头子又把老头子送到了弟弟家。
无助的老人,终于被安置在小儿子家的牛棚里。
老人家的遭遇令人十分痛心,很多时候看到这样的新闻都很想说一句,这样对待自己的父亲难道不害怕被报应?这类事件背后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警示。
人生在世,儿女成家,双方在生活习惯上都有不同,难免会有不适应的地方。拥有自己的房子,不会被孩子们抛弃;拥有自己的住处,不会被孩子们抛弃。
人到了晚年,要有自己的房子,要想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要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过得自在。
谁都怕自己老而无所依,但有了自己的住处,才不至于无家可归。对年老的人来说,有家可归是最大的幸福。
人们老了,自然也不会像年轻时那样拼命,也希望自己活得轻松自在。
老年,才是属于一个人生命的开始,儿女们已经长大,自己不必再操心太多,好好过日子就足够了。
能安享晚年的人,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手握金钱,心不慌;手握房屋,才能回家,不至于落得晚景凄凉。
人活在世上,要懂得为自己多作打算,多爱自己一点,余生就会过得舒适、快乐。
本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