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已经发布《通知》,退休老人们终于吃下定心丸,2021年养老金确定17连涨,涨幅为4.5%。但这只是整体的上调幅度,实际上涨方式分为定额、挂钩和倾斜调整等3个部分,不少人就觉得很麻烦,因为最后光是自己计算要涨多少钱就头疼,那么,上调养老金为啥不能统一直接上涨,而是要从这3个方面来涨钱呢?我们不妨从这3个部分来分析就能明白了:
第一,定额调整
作为基础调整的第一个阶段,定额调整没有什么条件限制,只要符合上调范围,比如今年要求的就是2020年年底前退休,已办理退休手续,正常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他们都能在定额调整这一阶段享受上调待遇。不过大家会发现,定额调整没有什么“油水”,每个月也就上涨几十元钱,去年定额调整最高的是西藏,每人每月也就仅有80元,其实这就是一个象征性的鼓励,对于中高收入者可能不是很在意,但是低收入们,一个月多拿80元,已经能让家里减轻一些经济压力了,而有了这一福利,一些还没有退休的人也会愿意继续参保缴费,主要目的其实是鼓励一些收入低的人继续参保。但由于低收入群体为养老金账户贡献较少,统一的大额度涨钱,养老金账户就太吃亏了。
第二,挂钩调整
这一调整才是整个调整方面的重要阶段,也是大家涨钱空间最大的,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养老金基础水平,基础水平越高,最后到手的钱越多,所以,挂钩调整主要按照百分比形式,比如我所在的山西省,去年挂钩调整上,是按照本人基本养老金,含冬季取暖补贴水平的1.5%来涨钱的,意味着你最初退休时养老金水平越多,乘以上调百分比后,就会多拿更多钱。
而想要退休时养老金水平高一些,缴费的标准就要提高一些。这也是鼓励中高收入者多缴费的目的,毕竟对于养老金账户来说,低收入者是占便宜,因为他们的工资水平低于社平工资,但是计算基础养老金时是按照社平工资计算的,所以养老金账户实际是靠着收入高的人支撑的。
另一个部分是缴费年限,以山东省去年的调整政策来看,光是年限阶段就设置了5个档次,最高缴费年限档次为46年以上,参保人退休后除了15年的基础部分可以上涨1.5元,其余4个档次每个档次达到后都能再涨一部分钱。对于退休老人来说,是为了奖励他们长期参保,而对于正在参保中的人,是鼓励他们坚持参保,对于未参保的人,是刺激他们积极参加保险,只有参保人们看到涨钱在未来的高福利后,才能吸引更多人缴费,来补充养老金账户,保障无数退休人员能继续享受养老金的发放和上调。
第三,倾斜调整
倾斜调整主要针对的是3类人,高龄老人,艰苦边远地区的人,以及企退军转干部。高龄老人们虽然说在衣食住行方面,已经不会花费太多钱,但是他们却是重疾病高发人群,以及无法独立照顾自己生活的一类人,要想让这部分人得到应有的照顾,需要子女长期陪伴,但子女们可能就无法正常工作了。
而选择请专业的护理人员,资金花费就比一般刚退休不久的老人要高很多,只靠养老金是负担不起的,就要让子女承受更多的经济压力。因此,为了帮助这些老人正常生活,以及为年轻人减少困难,肯定是要给年纪大的老人多涨钱的。
其次,艰苦边远地区,资源稀缺,几乎没有支柱产业,导致人口流失缺口增大,失去人口对城市发展是致命的伤害,要想让更多人留在这些城市扎根、消费,给出更多福利的倾斜是有必要的,能够让退休老人们看到国家对这些城市的重视,让年轻人看到未来退休后得到的照顾,来留住更多的劳动力。
最后,企退军转干部曾经投身于部队,为保卫国家贡献过自己的力量,他们有所付出,在转业后,曾经的辛劳不该被遗忘,而只有让更多人看到国家对他们的重视和退休后的关心照顾,才能够鼓励更多人参军,更好的支持我国的征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