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同缴费年限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年限。主要指的是国家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国有企业固定职工或者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复退军人的军龄等情况,可以通过职工档案来认定的一类年限。
一般人理解为视同缴费年限是不用缴费的,实际上仅仅是个人不用缴费而已。
《社会保险法》中的第十三条还就专门的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社会保险费作出了明确。“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
为了打消大家对于保险基金收支困难的担忧,《社会保险法》还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视同缴费年限的养老金计算,实际上是较为复杂的。我们正常缴费生成的养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养老金待遇,一般是有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过渡性养老金一般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但是具体计算方式是由各省市自行确定的。企业退休人员的计算方式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计算方式还是有所不同的。
实际上,过渡性养老金可以理解为,对于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由于缺少个人账户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账户积累,而做的一种待遇补偿。
一般来说,有的地方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直接是1,比如北京、上海等地区。有的地方直接按照后期我们的实际缴费指数来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比如山东、辽宁等地。
如果我们按照后期实际缴费指数来计算养老金,对于视同缴费年限,如果按照300%基数缴费,过渡性养老金将是最高的。但是300%基数缴费,负担真的也不小。比如说养老保险300%基数是1.5万元,自己缴费每年至少需要缴纳3.6万元。如果只是一年两年还可以,如果需要10年、8年呢?付出还是非常高的。万一因意外去世了怎么办?
其实,实施养老保险制度缴费以后,按照300%基数缴费,肯定能够提升基础养老金待遇。视同缴费指数是一,不能提升过渡性养老金,但是也可以提升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
基础养老金计算,相应的缴费年限是包括了视同缴费年限在内的全部缴费年限。如果说缴费年限为40年,平均缴费指数是3的情况下,可以领取80%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而平均缴费指数是一只能领取40%的社平工资。平均缴费指数提升一点,都能提升基础养老金待遇。
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计入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计算的。如果缴费基数15,000元,每月记入个人账户就是1200元,一年是1.44万元。而3000元基数缴费进入个人账户的钱数只有2880元,这是明显的多缴多得。
所以,对于有视同缴费年限的职工,只要按照高基数缴费,肯定是更划算的。养老金会比60%基数缴费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