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顾名思义,就是亲人的情义。我们从出生到成长,离不开养育自己的生身父母和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正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谱写着我们多彩的人生。
子女长大了,父母却老人,当父母需要我们去陪伴和赡养时,有多少家庭因为财产之争把亲情置之度外,更甚者还有的子女把父母当作仇人一样对待,因为利益和父母对薄公堂。
一、父亲去世,为何两个儿子把老母亲告上法庭?
“房子、存款一分都不能少,我只要我父亲的那一份”。听到小儿子在电话中强硬要老伴儿遗产的话,让72岁的母亲吴美怡哭了。
今年4月,吴敏的父亲因病去世了,在父亲病逝后没多久,吴敏的两个哥哥一纸诉讼书将她和母亲告上了法院,称吴敏和母亲霸占了父亲的遗产。
让吴敏不解的是父亲生病住院期间两位哥哥鲜少来照顾,而父亲去世后,两位哥哥也从未与她商量过遗产之事。那么两位哥哥为何突然就将她和母亲告上了法院呢?
吴敏说,今年4月份,她的父亲因患直肠癌去世,可没想到在父亲下葬后的第三个月,她的两个哥哥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突然将她和母亲告上了法庭。
原来,父亲去世后,留下了一栋老房子和不到10万元的存款,原本是打算留给母亲养老的,可没想到两个哥哥却为了这微薄的遗产起诉了母亲和她,按理说,两个哥哥的经济均达到了小康水平,根本不缺这一点遗产,她不明白两个哥哥为何要起诉?
今年72岁的吴美怡,和小儿子家只是一墙之隔,面对母亲到来,小儿媳刘妍不但没有打招呼更不愿意给婆婆开门,她表示,自己已多年没有和婆婆来往,一直都是关起门过日子互不打扰,在她看来是婆婆做事太过分,两方积怨已深才导致对薄公堂的局面。
在嫁进吴家后没多久,刘妍就因为家庭琐事和婆婆发生争执,婆婆的动手让刘妍心生忌惮,她和公公一个拖她左手,一个拖她右手,打她耳光,牙齿都打掉了。至此以后,她和婆婆就多了一份生疏,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更让她和婆婆渐行渐远。
在婆婆48岁还有动手能力时,婆婆便向刘妍一家要养老费,当时刘妍一家的经济并不宽裕,但出于亲情,他们还是咬牙支付了,可没想到自己的真心对待并没有换来婆婆的温情。
刘妍表示,当得知公公身体不好,她便要求女儿前往医院照看,可没想到婆婆在外面到处宣扬他们的不是,正当刘妍想进一步说明时,她却突然晕倒了。
刘妍的晕倒让家人一阵慌乱,正当刘怡家人打120时,吴美怡却悄悄溜走了。她说,儿媳妇之前晕倒的状况也发生过,但检查结果没任何异样,他们疑心是小儿媳是在伪装。为的就是逃避这一切。
二、儿子控诉:母亲不帮付,公公葬于妹夫家
母子相争的遗产,除去不到10万的存款,还有吴美怡如今居住的地方,房屋破旧,且没有征收的传闻,房屋价值极低,她想不明白仅一墙之隔的儿子会闹到如此地步,而儿媳愤怒指责这一切都是婆婆对他们太苛刻,才无奈选择了上诉。
在吴敏的印象里,小时候和两个哥哥的关系十分和睦,小时候,两位哥哥还是吴敏最忠实的倾诉者,过往的温情历历在目,而这一切的转折就发生在两位哥哥结婚以后,她怀疑这一切都是两位嫂子在背后主使。
吴美怡的小儿子吴立说,母亲对自己向来十分苛刻,当年自己白手起家盖房屋,唯一来捣乱的人却是自己的母亲,而自己经济困难时,母亲也袖手旁观从未有过帮助。
2000年,吴家的田地就陆续征收了,按理说家里应该有一部分存款,可当吴立出现经济困难时,母亲并未帮助。正当大家挣得不可开交时,吴美怡的大儿媳王然来到家中。
王然说,自从公公生病以来,都是婆婆花钱雇佣了小姑子一家来照看,婆婆显然从未把两个儿子当做自己人,而更让他们心寒的是公公下葬的地点竟然是在妹夫家。
按照当地习俗,公公理应下葬在本地,可没想到婆婆竟然将公公的下葬地点安排在了妹夫的老家,这无疑是让王然他们感受到了差别对待,她们疑心如果遗产都归婆婆管理,最终会全部归妹妹一家。
面对猜忌,吴美怡坦然承认的确是将老房子留给女儿,但这并不是她的想法,而是丈夫的遗言,可如今她的丈夫去世,也尚未留下遗嘱。
三、母亲偏心小女儿引发儿子不满
在周围邻居的印象里,吴家母子关系十分恶劣,就连吴美怡老伴去世时,灵堂都是摆在邻居家门口,并未摆在自家的前坪,对于其他什么事他们并不知情,但父母都会更偏心儿子。语气里没认为老人不好。
吴敏说,家里不和也是从两位嫂嫂进门起,对于小姑子的说法,王然表示,这一切都是因为婆婆偏心导致。家里无论有什么事情,婆婆都是去找小姑子,从来不找两个儿子,甚至儿子有需要帮助时,婆婆都不曾有过帮付。他们之所以起诉,并非是为了争得这一份微薄的遗产,而是不让婆婆将遗产独留给小姑子,那么,吴美怡为何如此看重小女儿呢?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一碗水端平,因此吴美怡发现唯独只有小女儿没有房产时,她动了恻隐之心,而小女儿多年的照顾,也让吴美怡心中的天平逐渐偏移。
自从两个儿子结婚,吴美怡就和两个儿子的关系日益疏离,作为长辈,她不愿意降低身段去哄儿子,因此每每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时都是喊小女儿前来帮助,吴美怡便想对小女儿进行弥补。
吴敏提出可以按照继承法,与哥哥们平分老房子,但希望两位哥哥看在老母亲年岁已高的份上,将14万元的存款留给母亲当养老金。
当地村干部表示,关于吴家人的矛盾以前分别做过开导,倘若愿意平分房子,可以双方坐下来谈一谈。
听闻哥哥有意将14万留给母亲养老,吴敏仿佛看到了和解的希望。但电话中吴立表示无论是房产还是存款,他和哥哥都势必要拿回属于他们的那一份,可如今他们的母亲年岁已高,以后三病两痛都需要资金,双方能否互相理解对方各退一步呢?
吴立说,亲情,你问她有情吗?逢年过节一般是父母喊子女吃饭,可她呢?我拿了钱给她,她就喊我们吃饭。我也给她钱了,她动不动就骂我们没赡养。
吴立铁了心要拿回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家是我们的港湾,可因为微薄的遗产,港湾变成了唇枪舌剑的战场,面对哥哥的态度,吴敏也心寒了。
哥哥们强硬的态度,让这场本该很好解决的遗产之争再一次陷入了僵局,站在一旁的吴美怡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痛哭了起来。
结语:
看后感觉这儿子算是白养了,母亲健在,不是商量着给母亲养老,却是合伙分父亲的遗产,把母亲置于何地。不管以前母亲做法如何不对,毕竟她养你小,给你结婚成家后父母的使命已完成,现在父亲去世,母亲孤独无助还要分她居住的房子和手里的存款,真是太过分了。
1、利益之争伤亲情
萧伯纳说: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
手足之情,血脉至亲,兄妹之间应该尽最大能力相互包容,虽然大家都有了各自的小家为生活奔波,但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会比血脉更值得珍惜。有时候双方各退一步,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他们之间最大问题是怕母亲把存款给了妹妹,老人的钱,我认为晚年谁照顾和陪伴,她有权利作主给谁。从儿媳说多年不来往,也能看出他们对父母并不孝顺,不能因为发生过矛盾就记恨父母一辈子。
有人说,血浓于水,也抵不过金钱的试探。矛盾,不过是利益的冲突,但比恶魔更可怕的是人心。你们这样置母亲晚年于不顾,良心能安吗?
2、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母亲也有过错
作为老人肯定也有不对的地方,就如小儿媳晕倒一事,婆婆没有表现出关心而是怀疑媳妇伪装倒地,确实有些不应该。都说尊老爱幼,作为长辈,你不爱护晚辈,在她晕倒后不但没有施救,却害怕承担责任离开,确实让人不可思议。从这点看婆婆的心胸不开阔,显得太冷漠没有人情味。这行为,怎么可能得到媳妇的孝顺和尊敬。
再如,48岁年纪正是壮年,儿子们刚成家立业经济基础薄弱,你怎么可能这么年轻就去向他们要赡养费。如果不是生病或无行为能力,这样提前要求儿子每月给赡养费确实有些过分了。
作为父母,多关心和温暖孩子,你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就不会闹到僵持的局面,孩子对你有怨恨,也有你的责任。想和儿子缓和关系,就要学会反思,不要在儿子面前高高在上,张嘴就骂,抬手就打,要知道家和万事兴,你的态度直接决定着一个家的走向。
3、儿女不孝枉为人
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他们老,这是每个人都懂得的简单道理,父母有错,难道你们做的就对吗?几十年不和母亲来往,逢年过节母亲不叫你,你不回,这是什么道理。即使给母亲买礼物或给现金,都是儿女应该回报父母的,这是人之常情,不是必须母亲请你才回去,这种想法本就不对。
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讯
要改变这种认知上的错误,想一想母亲20多年的养育有多辛苦。父亲去世,母亲孤独一人,晚年本就凄凉,你还要落井下石,母亲健在你却理直气壮要分父亲遗产,确实是大不孝。
4、亲情之间莫比较,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原生家庭是一个人精神上的根,那是吸取爱与滋养的地方,养育子女从来不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这么简单,当家庭中存在多个子女时,就时常面临着一碗水该如何端平的问题,可五个手指头伸出来都有长短,世界上又怎么会有绝对的公平。
希望吴立一家要明白母亲或许在对待上有所偏差,可是幸福感一定是自己给自己的,永远不要比较幸与不幸。当你成人的那一刻起,应该由你自己决定,父母既然养了你的小,你也要宽容一点,破旧的老房和微薄的存款,并不一定是你所需要的。但他对你的老母亲来说,却是安全的保障。
希望他们一家人,能好好协商母亲的养老问题,让老人能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