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生育断崖式下跌,老龄化迫在眉睫,一个更大的趋势还在后面
2021-02-07 03:00  浏览:264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每3个中国人里就有1个65岁以上的老人。

——这是中国养老周刊的一个预测,到2058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14亿的峰值,约占总人口的1/3。

在此之前,2022年,中国将进入占比超过14%的深度老龄化社会,2033年左右进入占比超过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

越来越多的数据和迹象都在表明,现实正在向这个预测加速靠近。

与此同时,一个更大的趋势,正在悄然发生。

1

断崖的人口增长

中国是在什么时候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

一直以来,这个问题似乎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很多迹象都在表明,自有中华文明史以来,从夏朝至今,除去常年战乱导致的人口急剧下降之外,中国的人口数量似乎一直位于世界的最顶端。

在第一的位子上待久了,很少有人意识到,在跨过14亿大关后,中国的人口即将迎来历史性的转折点。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1970年代开始施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中国人口出生率长期处于下滑态势中。

出生率之外,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1960年中国生育率达到5.7%。2016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1.6%。而国际平均水平是2.45%,发达国家的水平是1.67%。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下滑。


中国出生率的拐点其实早有端倪,但在2014年3月,著名人口学家翟振武在权威期刊《人口研究》上发表论文称:

如果全面放开二孩,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峰值将达到4995万,总和生育率将达到4.5。

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人口学专家,翟振武的话得到了国家卫计委的认可,放开二胎被暂缓,直到2016年1月1日,“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才正式生效。那时候,国家卫计委曾估计,每年将会新增超过200万个新生儿。

但现实是——试点一年后,卫计委统计,全国各省市二胎申报的数据总量仅为128万份。到了2018年,中国人口出生率甚至出现了1949年以来的新低——仅为10.94%。任泽平团队甚至估计:

中国人口将在“十四五”时期进入负增长。


而与“少子化”一同到来的,则是“老龄化”的飓风。

2009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的数量为1.67亿,占人口总数的12.5%。

2019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的数量已快速攀升到2.54亿,占总人口的18.1%

而且,更严峻的是,按照IMF的预测,从老龄化过渡到深度老龄化社会,法国用了126年、英国46年、德国40年、日本25年,而中国很可能将在22年之内(即2023年)就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老人占比达到14%。(2019年我们就已经达到了12.6%。)

中国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深度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IMF的人口模型预测,到2050年,每3.3个中国人中就将有1个是65岁以上的老人。

这将直接冲击我们养老体系。在养老金采用“转移支付”的情况下,未来如果没有足够的年轻人缴纳社保,那么老年人的退休金来源也将慢慢枯竭。

养老之外,人口少子化老龄化还将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低成本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未富先老,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下降……

生育问题,正在成为这个古老民族最紧迫的问题之一。

2

抢人大战与人口迁徙

中国人口步入历史拐点之际,一个更大的趋势正在悄然发生。

以2017年武汉放出的豪言“5年留下百万大学生”为标志,一场城市间的“抢人大战”在中国大地轰轰烈烈开启。

2017年初,为了抢人,武汉开出了三副“猛药”——

1、零门槛落户(40岁以下大专、本科全要,硕博不限年龄都收);2、年薪给保底(专科4万、本科5万、硕士6万、博士8万);3、住房加保障(大学生买房、租房全8折,全国首创)。

为了落实这些政策,武汉甚至成了专门的“招才局”,“抢人”被列入“一把手工程”。此举成效显著,当年武汉落户大学生就暴增30万,武汉一跃成为大学生最青睐的二线城市。

武汉的成功让其他城市急了,很快中山、青岛、杭州、沈阳、南京、无锡、重庆、郑州等50余城也推出人才新政。一时之间,千万补贴、打折购房、落户零门槛等“强手段”轮番上阵,不惜血本拼速度、拼底线、拼福利,暗战一路打到了明面上。


就连一向高冷的上海,也祭出了人才新政,化身“抢人狂魔”。

面对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局面,所有城市都卯足了劲。但它们也注定要面对一个残酷的结果——

不是所有的橄榄枝都能有回应。

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是,人口会向少数城市圈聚集。

具有公共服务优势的城市将吸引到大批户籍人口,促进常住人口增加;但是缺乏公共服务优势的三四线城市,人口可能会加快流失,即便是东部省份也是如此。

任泽平团队曾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跨省人口迁移经历了“孔雀东南飞”、回流中西部、粤浙人口再集聚等阶段,但一个总体的趋势是:人口在往大城市圈聚集。

2000年-2019年,一线、二线城市人口占比分别由3.7%、19.3%增至5.3%、22.3%,三、四线城市则由30.9%、43.5%降至30.6%、41.3%。

过去的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从30%提高到了58%,但并非所有的城市都是北上广深。

过去的10年间,中国出现了一批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人口过千万的超大型城市。同时,有更多的城市,人口在不断流出。米宅财经数据显示,全国 31个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净流出省份已经超过1半之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吴康副教授曾做过一份关于人口流失的报告,在694个重点城市样本中,在2007-2016这10年间,有84座城市都经历了连续3年或者3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减少。

也就是说,中国超1/5的城市,正在发生人口流失和坍缩。在现实中,一个省会、一个中心城市“虹吸”周边的情况,比比皆是。

冰火两重天,超级城市与人口荒漠并存,会是未来城市人口分化的真实场景。

3

历史正在重演

当下中国的这种人口变迁趋势,在国际上已经出现过。

在美国,1950-2010年,500万人以上的都会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从12.2%增至24.6%,特别是在1970-2010年,500万人以上都会区人口比重增加9.4个百分点。

在日本,人口长期向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集聚。整个首都经济圈所在的四座城市,过去五年人口净增61.8万,面对日本人口五年负增长86.6万的现实,不得不感慨:日本人向首都经济圈和三大城市群迁移的决心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1884-1973年,东京圈人口占比从10.8%增至23.9%,大阪圈人口占比从10.5%增至15.0%,名古屋圈人口占比从8.3%增至8.4%。如今,东京圈人口占比高达30%,日本的人口完全呈现“一极”化。


在韩国,首尔圈人口占比从1955年的18.3%增至2015年的49.1%。

这样的现象,同样出现在我国台湾地区。今天的台湾,有一半人口集中生活在大台北都市圈。

放眼世界,面积和人口相当于中国一省的西方强国中,巴黎≈法国、伦敦≈英国,德国、意大利由于历史上长期分裂形成多个区域中心城市。

在全球范围内,这都是一个大趋势。泽平宏观曾做过梳理,根据联合国世界城市化报告,1980-2015年全球1000万人以上城市个数从5个增至29个,人口占全球人口比重从1.9%升至6.4%,上升4.5个百分点,在各类规模城市中提高幅度更大。


到了2030年,1000万人以上城市的个数有望增至41个,人口占比将进一步上升8.7%,上升2.2个点,上升幅度也将继续位居各类规模城市之首。

全球的人口迁徙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方向——

从低收入地区到高收入地区,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圈化。

从这个角度来说,超级城市还将加速诞生,人口“虹吸”不可避免。

4

尾声

如今的中国,正在加速滑向日韩那样的老龄化、少子化社会。

高层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峻,从计划生育的放松,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现在的“呼吁放开三胎”。鼓励人们生育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

尽管呼声震天,但年轻人的回应似乎只有一个——不想生。

但与其说是不想生,不如说是不敢生。有父母曾算过一笔账,在一个小县城,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最少要花费50万元。在一线城市,这个数字可能是200万。如果算上孩子留学,那更是一个无底洞。


在网络上,人们对于生孩子的恐惧甚至化成了一股“怨念”,一个网友的回答更是令人沉思:

“我已经很苦了,为什么还要生一个孩子让他来这世上受苦呢?”

何况,还有“三座大山”横亘在年轻人的面前:

1、高昂的房价。2004-2018年,房贷收入比(居民房贷余额/可支配收入)从16.2%增至47.6%。

2、攀升的教育成本。1997-2018年中国公立幼儿园在读人数比例从95%降至43%,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立幼儿园供给严重不足,家庭被迫选择费用较高的私立幼儿园。

3、医疗费用持续上升。1995-2018年,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上涨27倍,远超可支配收入9.2倍的涨幅。

房价、教育和医疗“三座大山”压顶,敢生孩子的都是勇士。

但在人口衰减、老龄化加剧的同时,人们却加速向城市圈汇聚。这意味着,在未来,超级城市将与人口荒漠并存,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正在到来!

更大的机会,也将与这个历史趋势一同出现。


发布人:7963****    IP:120.230.6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