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5岁还没失业的基础上,刚大致统计了一下,虽说现在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2亿左右,但55岁~20岁这个区域有8亿左右,社会赡养结构是这8亿供养2亿老年人和3亿左右的未成年人,八养五。
但到了20年后,80后还没够到养老门槛,社会已老化成6.3亿人养活3.1亿老年人和2.5亿未成年,几乎等于六养六,这是很容易崩溃的数字。
上面这个6.3亿人口的数据依据是合计了1986年~2019年出生的总人数,也就是55岁~19岁这个区间的人口。实际上50岁以上的人和25岁以下20岁以上的人,工作收入是一个偏低的区域,达不到经济砥柱的能量。我们暂且不论这个细节,就当他们已经或继续在充分燃烧吧。
所以希望85后~05前踩油门生小孩,试探着要把婚龄(也意味着是育龄)往下拉,拉到18岁,恨不能让00后立即马上开始生孩子,努力维持住20年后这群生出来的小孩达到八亿养五亿的稳定比例。85~03年共出生约4亿人,就对半开想象有2亿女性吧(实际这个区间女性约只有1.7亿咱暂且当不知道),女性人均都生两个才差不多能达到这个数字。
冷血数字,说到底还是把女人当母猪,不要你生时就抓起来上环,要你生(没准)就抓起来配种。也不想想,708090后8亿养5亿是建立在双职基础上的,你们现在为了圈起妇女配种不惜漠视职场性别歧视,间接造成双职家庭变单职家庭,让妇女失业贫穷。意志弱一点的女性就会想,工作这么难,招聘被刁难,做一样的活拿七成工资,为什么就这么难,不如找个男人嫁了让他养我吧。这种软暴力达到目的,看似女人回家了给男性腾位置,实则全家的口粮让一个男的挣,妇女贫穷最后还是扔到男性头上,稍微来个小风波就扛不住,家庭矛盾的激化面貌只会更加BT。
也就是二十年后看似达到了八亿养五亿,其实这八亿壮劳力里有半数在做无薪的炊妇,实际的人口能效一样是人社豆腐渣工程,经济地震别说8级,3级就能摧毁一堆棚户经济体。
我们不妨来仔细分析一下20年后的情况,记住:人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
2040年(20年后),1950~1970(90岁至70岁区间)年出生的人基本死得差不多了,没死的也是养老支出,无法创收,是人口负担。
1971年~1985年(70岁至55岁区间)出生的3.1亿人 老龄化。
1986年~2019年(55岁至20岁区间)出生的6.3亿人为社会经济砥柱,2020年~2040年(1岁至19岁区间)出生的3亿人为少年儿童,基本为未脱离父母养育人群。这个少年儿童出生数参考的是2001年~2019年总出生人口的3.1亿,超不出太多,因为育龄妇女就那么多。00后出生的人口里女性更少,继而导致20年后育龄妇女更少。
彼时社会赡养结构≈6亿养6亿,如果都是双职家庭,也许不至于那么脆弱,若是女性真的全部回家/或者哪怕有一半妇女失业,也就是看似6亿养6亿,实际5亿养8亿,简直不敢多想。(你要知道现在这么悠闲是因为8亿养5亿)
我们再来分析房价。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副总裁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对房地产有著名而广泛的论断,房价走势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判断一个地方未来房价是涨还是跌第一个要判断未来这个地方人口是流入的还是流出的。人口流入的地方,未来房价长期来说怎么走涨,人口流出的呢?肯定涨不动。这就是为什么过去一二线城市房价大涨东北的房价不涨的原因。
二十年后人口总量骤减,各地都会哄抢人口,只有分蛋糕的事,分的多的房价多坚挺一会,分的少的房价最先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