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要征收房产税的消息,这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被媒体翻出来炒一炒。时间久了,大家以为不过是“狼来了”的把戏。可最近,频次明显多了:
· 去年11月,新华社发布题为《抑制楼市“打新热”,需要“硬核”举措》的评论,文章中直接提出几条措施,除了加大供应外,最直观的就是针对炒房客的。
· 《人民日报》撰文: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
· 8月18日,财政部副部长许宏在《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中提出:深化财税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
立法消息一出,一时间众说纷纭,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咱们今天就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 什么是房产税?
· 为什么要推行房产税?
· 以房养老,靠谱吗?
首先,咱们要搞清楚两个概念:房产税和房地产税。
房产税: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房地产税: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即一切与房地产交易直接关系的税,比如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等等都包含在内。
可以看出,房地产税和房产税仅一字之差,含义却天差地别。房产税是房地产税中的一个分支,房地产税包含房产税。
2011年初,上海和重庆开始试点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之后的十多年里,有关房地产税推行全国的讨论持续不断,大家也格外关心。
而今,促进社会财富分配,避免大量市场资金流入房市,实施税务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但从重庆和上海的情况来看,如果房产税实施,短期内可能会对房价造成波动,长期来看,影响并不大。
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看,国家推行房产税是作为一种调控手段,希望借助它让房地产市场更加有序、健康,更看重“稳”,而不是“降”。
过去10年,中国各大城市的房价涨得有多夸张,大家都有目共睹。
无论身处几线城市,只要手里有点闲钱,大家都爱往楼市里砸。既简单又稳健,回报率也很可观。热度高了,房价自然也水涨船高。
由于获利颇丰,大批职业炒房客疯狂涌入,把房子炒成天价。这可就苦了那些普通的刚需买家,需要多付出几倍的价格才能买到合适的房子,深受其害。
房住不炒,是目前政策的主要基调。推行房产税,打击炒房者,也是贯彻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
以上海为例,今年年初将房产税征收的分界线提高至73482元,所购房屋单价≤73482元/㎡适用税率4‰,所购房屋单价>73482元/㎡适用税率6‰。
如果是首套,免征房产税;如果二套房,加上第一套面积的情况下,人均面积60平以内的免征。
也就是说,假如按照一家三口进行估算,总面积只要小于180平,哪怕有两套房也免征房产税;如果面积超过180平,超过部分才征收房产税。
房产税的推出,增加了房子的持有成本,尤其是运用高杠杆资金炒房的人,必定会受到打击。
从上海的试点政策上可以看出,征收对象主要是以炒房为业的炒房客们,以及手里有多套房子的相对富裕人群。普通刚需人群,不需要过多担心。
房子背后,是人,是城市,也是我们生活的世界。随着经济下行,我们不得不早早替自己打算未来养老生活。
过去,有些人通过买房实现了财务自由,却并不意味着以后这个路径可以复制。房产税的推行,以及学区房的一夜入冬,指望通过房子来实现资产增值,貌似现在已经行不通了。
而且现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严格,变现周期长,资金的灵活度也不高。那么对于现在的80后、90后来说,如何才能给自己留一笔安稳的养老钱呢?答案就是,增额终身寿险。
以利多多增额终身寿为例,这个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年度有效保额能够按照每年3.8%的复利终身增长,现金价值高,而且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支持加减保,使用性非常灵活,投保门槛还很低!
利多多的优势在于强大的灵活性,是一种非常有力的现金流规划工具。
实现超高灵活性的基础,就是利多多快速增长的现金价值。那么利多多的现价究竟有多高呢?咱们直接给大家举个例子:
桐先生希望提前给自己0岁儿子小桐准备一笔教育金和婚嫁金,投保了一份利多多增额终身寿,每年投保20万,交10年,总计200万保险金。
可以看出,利多多几乎覆盖了小桐人生轨迹的所有重要时刻:
18-21岁大学期间,小桐通过申请每年减保取现7万元,用于大学学费和生活费,4年总共领取了28万元;
27岁时,小桐希望可以出国深造,领取了现价50万作为补充,保单中剩余348万左右现价;
30岁时,小桐学成归来和朋友创业开公司,再次申请减保取现50万元;
35岁-55岁时,小桐父母已经退休,每年申请减保取现15万,作为父母的赡养费用,总共领取315万;
65-90岁时,小桐退休了,每年申请减保20万,总共领取了520万作为养老补贴,提高生活质量;
90岁后,保单剩余现价300多万,这笔钱可以定向传承给后代,也是一笔不小的资产。
所以,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早早规划,成了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选择。其中,利多多增额终身寿就凭借超高的现金价值和灵活的领取方式备受青睐。
客观考量未来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利用合适手段将自己的风险转移,才能给自己一份兜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