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社保第六险开征 广州还有多远?
俗称社保第六险的养老长期护理险(简称长护险)征缴明年10月在深圳启动,同为超一线城市的北上广何时赶上?
新版《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规定,长护险以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0.1%缴交,用工单位和个人各缴纳50%。这是国内超一线城市中唯一一个立法额外征缴第六险的城市。
生命君对比了一下超一线城市的户籍老龄人口数量,上海市最多达518.12万,其次是北京市367.7万,广州市175.51万,深圳市32万。
北上广还只是在医保内划出资金用于养老服务,相反深圳这座如此年轻的城市却开征养老服务。
01、北京养老床位覆盖率最高
去年深圳已建成的养老床位12176张,相当于30个老人轮候一个床位。广州2018年养老床位65403张,相当于26个老人轮候一个床位。上海虽然养老床位有15万之多,但分摊下来一个床位需要34个老人轮候。当然这些还只是户籍人口,如果将常住人口计算入内,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轮候人数要翻4倍。
生命君对比数据后发现,北京市目前的轮候人数在4座城市中是最少的,平均24个老人轮候一个床位。
尽管如此,这些床位并不都能享受长护险的费用报销。广州目前只有194个养老定点机构的16385个床位纳入了长护险,占全市养老床位数的25%。而2018年重度残疾需要护理的老年人数量已经超过4万人。长护险的床位覆盖率根本够不上需求。
02、征缴第六险非终极办法
解决方法只有一个吗?多缴第六险,花更多钱建长护险定点床位、培养专兼职长期护理人员?
除了深圳和北京,广州和上海都没有采用个人单独征缴第六险的方式。广州和上海都选择从医保统筹基金中划拨的方式来解决长护险支付问题。北京目前在石景山区试行的是政府补助、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比例为4:4:2的资金来源方式。
其实有效的办法早已在日本被探知。
在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日本,政府通过税收、保险费和共付建立长期照护费用分担机制。首先保险与税金各承担50%,税金中的50%由中央财政承担,25%由都道府县承担(相当于省级财政),25%由市町村承担(相当于市级财政)。保险的44%来源于65岁老年人的投保费用,56%来源于44岁-64岁国民的投保。也就是说44岁以上的国民需要承担社会养老负担。
被保险人在享受服务时,个人只需支付10%(对于超过一定收入水平的被保险人需要支付20%),其余费用由长期护理保险支付。
但这套筹集资金的办法并没有彻底解决老龄化问题。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费增长率明显低于使用者的增速。收不抵支迫使政府将政策重点由“护理”向“预防”倾斜,同时增强社区和居家养老的吸引力。日本长期护理保险运行了近20年,机构受益者数量增长83%,接受家庭和社区服务的人数增长至203%。
国内有城市也尝试居家养老方式减轻养老床位的财政压力。广州市从2019年开始在越秀、海珠和荔湾区推出居家养老模式试点,有部分老人通过申请获得了试点资格。
03、如何申请长护险?
广州的尝试碰到很多实际问题,首要问题是没有足够的专业护理人员提供服务,其次是在老人家中安装监控因私隐问题遭到老人反对,大部分老人家中没有网络更加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居家养老仍未成熟,申请长护险的床位才更实际。
各地申请长护险的方式不尽相同。
以广州为例,长护险需要具有城镇职工医保资格的老年人,在长护定点机构办理登记入住或建床手续,且通过长护评估手续后,才能办理。
这里我们提供一个广州现有长护定点机构的全名单。
说句实话,养老床位本已经抢手,长护险的养老床位更为抢手。与其和几十个老人抢一个床位,还不如买好一份年金险,用年金险缴纳老年公寓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