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退休年龄制度是非常复杂的。退休年龄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立足于过去国家调控管理就业岗位模式的一种体现。通过强制的退出机制,来控制就业岗位数量。现行的退休政策文件是1978年国发104号文件。
目前退休年龄的种类主要有这些:
第一,普通退休。普通女职工是50周岁退休,女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55周岁退休,男性职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60周岁退休。
第二,特殊工种退休。从事国家规定的高空、高温、井下、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等岗位的工作,并满足国家规定的年限(一般是8~10年以上),女性可以45周岁、男性55周岁退休。
第三,失去劳动能力退休。经劳动能力鉴定部门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男性可以50周岁、女性可以45周岁退休。
以上实际上都是正常退休年龄。像一些特殊岗位,还有提前退休的情况。
比如说《公务员法》规定了,工龄满30周年或者工龄满20周年、距离退休不足五年的情况,经本人申请、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五年退休。
企业提前退休的情况,一般指的是1999年《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符合范围的一些破产工业企业,或者特定企业的纺织织布工种的挡车工。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军转干部的提前退休。
实际上,现在有一些条件较好的企业,为了编制和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是鼓励职工提前退休或者内退的。甚至有的企业提前退休和内退,还可以得到额外支付经济补偿。
养老保险制度会做出改变。
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后,原本没有必要实行这种刚性的退休年龄制度了,但是为了保障退休制度的延续,退休年龄制度才一直使用至今。
其实像日本、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个人可以推迟领取养老金年龄到70岁以上的。但是按照我们现在的退休政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不退休也不能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而且晚退休导致养老金没有及时领取的也不会补发、不会额外提升养老金,因此现行的政策是更多的要求人们提早退休。
在多数情况下,人们提前退休以后可以继续找一份工作,一边领养老金,一边挣得收入。但是,有的岗位却不是这样。像公务员岗位,离开工作岗位以后,退休的老人是不可能再找到像公务员这样类似的岗位的,除非是一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
另外,在职的收入和领取养老金的收入差距也是存在的。有些老人退休以后养老金收入只有在职收入的一半左右甚至更低。因此,在一些好单位工作的老人普遍不愿意提前退休。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本身退休以后就有五六千元的养老金,能够卸下身上的工作重担,让人生剩余的时间都属于自己,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做法。
是否退休?是否工作?主要还是看自己,毕竟工资和养老金都是发给自己的。这种情况,最好还是个人拿主意就好了,家人最好是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