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文化实力要跃上新台阶,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荣誉感显著增强;持续深化文化赋能,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成文化强市;加强新时代文明淄博建设,扩大齐文化国际影响力,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打造区域性文化发展和文旅融合高地。
2020年9月,淄博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聚焦塑造好“齐文化”这个超级IP,谋划了“五城三区”文旅事业发展的新载体和“一核五带”新蓝图;加力实施“文化+”“旅游+”“文化和旅游+”,加快业态跨界融合,全面实施文化赋能行动,让淄博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珠联璧合、相互辉映,推动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深度融合,打造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新时代淄博文旅发展的画卷已徐徐展开,将展现出惊艳的容颜和无穷的魅力。今天我们刊登部分区县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发展远景,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加速让文旅资源“旺”起来,让文旅品牌“靓”起来,让文旅环境“优”起来,把淄博文旅这支“潜力股”变成“绩优股”。
流光溢彩海岱楼 (曲锡波 摄)
张店
深化文旅融合新格局
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
张店区将依托中心城区区位优势,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幅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大力实施文化赋能行动,打响张店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搭建文旅融合发展新载体 致力打造开放包容新文旅
全力抓好文旅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批资源品位高、品牌形象优、核心引力强的精品文旅项目,推进文化旅游品质和城市品位全面提升。进一步发展“存量旧改+文创产业” 新模式,把“现代”引入老城老建筑,充分利用历史建筑、老旧厂房、工业遗产,深度打造集创意办公、文创设计、特色餐饮、艺术服务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项目。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适度合理利用,以国办、民办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为重点,包装策划成文旅项目。致力打造“网红经济”和“夜间经济+楼宇经济”创新标杆,形成文旅产业新的内生动力。
谋划文旅融合发展新布局 致力打造现代时尚新文旅
积极策划打造研学体验游、会展游、近郊乡村休闲游、乐夜游、民间文化体验游、运动休闲游等中心城区“微游”路线,助推“城市旅游”新发展。
充分发挥张店作为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和商业配套完善的优势,在“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做文章,构建 “一心多点”的旅游集散服务格局,打造“全市旅游大本营” 和“鲁中商务休闲中心”品牌形象。
拓展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 致力打造多彩活力新文旅
大力提升城市“时尚气质”和“年轻指数”,充分发挥“9000 思维”,举办摇滚流行音乐季、街舞大赛等具有现代时尚网红气息的节庆活动。开展灯光秀、音乐节等多种形式夜游主题活动。全力推进特色街区建设,对王府井、印象汇、尚美第三城、水晶街等传统消费街区进行规范培育,打造融合文化、时尚、创意、消费等元素于一体的特色街区。推动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延长营业时间,繁荣夜游时尚购物。延长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场馆开放时间,打造高品质演艺项目。 (徐光莹)
淄川
凝神聚力 砥砺奋进
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1年,淄川区将全力加快重点项目推进,不断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提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动能支撑。
项目引领,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新发展。继续加快文旅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淄川区初步拟定9个区级以上文旅融合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潮玩基地”工程建设并投入运营。举办“麦田矿坑音乐节”,完成景区内部道路建设。同时展开聊斋旅游区的规划设计,包括聊斋园、蒲家庄、蒲松龄纪念馆、商业大街、原VR项目地块等,整合策划建设成为以聊斋文化为主题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整合共建齐长城宿集品牌,提升民宿的整体运营环境和文化品位。打造多层级旅游集散网络,丰富和完善“+旅游”产业融合业态,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资源覆盖,深度融合公共文化服务新动能以“淄川文化云”为基础,加强资源整合,推进大数据创新成果与公共文化服务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基层阵地效能提升全覆盖,确保综合文化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有人建、有人管、有人用”。深入推进“书香淄川”建设,打造三级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和“15分钟阅读圈”,提升社区书屋和农家书屋,培育全民阅读品牌。继续实施“送戏进乡村”工程,增加地方特色剧种聊斋俚曲、五音戏的演出场次,不断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保护为先,深层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新模式加强对聊斋文化、陶瓷文化、齐长城文化、淄砚文化、鬼谷子文化以及民俗特色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开发,有机融入齐文化传承发展。
继续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推动博物馆事业繁荣发展。聚力依法行政,不断提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水平。扎实有效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工作,规范出版物市场经营秩序。实施常态化错时执法检查,营造诚信、守法经营良好氛围,保障文化旅游市场繁荣发展。 (潘玉 唐琨)
博山
一城两翼一带七区
国际化文旅之都这样起范儿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博山区将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构筑“一城两翼、一带七区”的文化旅游发展大格局,奋力开创博山国际化文旅之都建设新局面。力争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左右,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8%左右。
一城,是指中部城区。打造全景智慧城市,建设全区智慧文旅融合大数据中心,构建互联互通的文旅行业监管服务体系。打造文娱活动之城,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持续打响博山区文化惠民艺术季品牌,高水平举办音乐节、才艺大赛等时尚赛事。打造数字文旅之城,充分利用“两微一抖”、OTA、数字图书馆等平台,打造全域、全季、全时的数字全域旅游新高地,逐步实现全业态+旅游的意识和实践。
两翼,是指西翼山乡度假旅游功能区、南翼乡村民俗旅游功能区。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丰富业态、优化服务,推动景区提档升级。持续抓好A级旅游景区储备,坚持“数量上务必从严、质量上务必从优”,体现精品化建设要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建设一批精品民宿,实施 “送客入村”,举办好各类农产品采摘节、红叶节等节庆活动。
一带,是指 S327齐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带。以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核心,全面梳理,储备、签约、开工、续建一批文旅项目。成立涵盖40余个项目、总投资超过70亿元的文旅项目库,在确保颜神古镇、红叶柿岩、岜山、三水源、北场花海、九龙峪等老项目顺利推进的基础上,促进华旅电影小镇、瓦泉红色国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芦家台民宿集群等项目签约开工。
七区,是指陶琉文化休闲旅游区、石门古村落群休闲度假区、姚家峪国家康养度假区、五阳湖体育休闲度假区、鲁山乡村民宿度假区、淄河源休闲农业旅游区、焦裕禄红色基因旅游区。建立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高质量做好双招双引工作,加强与北京博山娱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淄博坤瑞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合作,连续举办十届“向阳花”全国巡演首站音乐节。加大与乡伴、朗乡、季高、大乐之野、中铁文旅、太合音乐等知名文旅企业合作力度,积极引进大公司、大财团落户博山。 (徐光莹)
周村
两核一带四区
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周村区文化和旅游工作将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区文化旅游工作方针和部署,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开创新局面。
高质量规划“周村区文化和旅游十四五规划”。周村区文化和旅游局将立足周村文化和旅游工作实际,坚持高标定位、科学谋划,突出特点、尊重规律,把握节点、高效推进,高度重视与国家规划和省市级规划的衔接承接,切实抓好文旅重大事项、重大项目的谋划争取,真正以高点站位统揽引领规划编制,以高水平规划统揽引领文旅工作高质量发展。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完善图书分馆、文化分馆总分馆制,完成15处“5+N示范点”、5处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点、4处“书香淄博阅读吧”建设。继续开展“一村一场戏”文化惠民下乡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
加快融合,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以“济淄一体化”为契机,将周村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文昌湖山水自然资源有机整合,构建“两核、一带、四区”发展规划。扎实推进周村古商城5A级、周村烧饼文创园3A级景区、知味斋大饭店5星级、齐悦国际大饭店4星级创建工作。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重点抓好山头村、北河东村村庄景区化建设,东阳夕、彭东社区、山头村等特色采摘园项目,提升乡村旅游要素品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同时设计开发一日游、两日游等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周村嘉年华、古城逛庙会、生态科普研学节日灯光秀等主题突出、传播广泛、社会认可度高的旅游节会品牌。
实施项目带动,推进文旅融合新发展。以周村古商城保护开发、鲁商示范园、周村影视基地等项目为龙头,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大力扶持福王红木、大染坊丝绸、周村烧饼文创园等文旅企业加快发展,通过大型产业集团带动,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周村文旅产业规模优势和聚集效应。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将周村区未定级文物全部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扎实做好各类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推进生产性项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积极申报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开展各类活动,增加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李倩)
桓台
奏响落实突破主旋律
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桓台县文化和旅游局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不懈追求,深刻理解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提振精神状态,以用心用情用力敢打敢拼的作风,奏响落实突破主旋律,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
以创新精神迸发活力,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抓住桓台作为淄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的重要板块和主城区“北联”的重要承接区,在新发展格局中面临重大机遇,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突出抓好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助力发展红莲湖夜经济示范片区。做好农旅、工旅、文博旅文章,打造农业资源旅游线路和产品,打造桓台文旅特色工作品牌。
以改革精神激发干劲,提升文化软实力。将传统文化产品和新型文化产品相结合,发挥文化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提高文化服务覆盖面,满足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业态。加大对基层文化活动的指导和培训,将阵地用起来,让阵地活起来。创作制作一批数字产品、文创产品,主动发声引领思想,引导文化自信,增强群众的满意度、自豪感。
以专业精神保持韧劲,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以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在“保”的基础上做出“用”的新亮点,落实文物保护“四有”,实施文物平安工程,规划编制文物保护展示工程,加强文物数字化建设,活化文物资源系列产品,发掘利用现有文物资源,创作系列文物衍生品,承载展示文物价值,让文物文化活起来。
以担当精神履职尽责,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将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巡查,深入开展文旅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执法办案,强化对全县文化市场的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将“扫黄打非”工作做细做实,做好文旅系统扫黑除恶工作,保证全县文化市场安全有序。提高依法办案和履职能力,提高工作标准,保持执法大队团队影响力、战斗力,打造文旅系统着标志服的县政府信任的文旅执法铁军。 (马金孙文娇)
高青
新目标新动能新期待
“三个聚焦”迎来跨越式发展
回首“十三五”,黄河安澜湾、天鹅湖温泉国际慢城、沐锶汤泉、黑牛观光产业园、陈庄西周遗址……一个个名词,让原来名不见经传的高青文旅,现在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文化高地、旅游圣地。展望未来,高青文旅将瞄准新目标,激发新活力,释放新动能,必将迎来新的跨越式发展。
聚焦黄河,创建保护开发典范。全面做好黄河文化旅游文章,依托高端项目、高水平规划,整合区域资源,创建具有黄河特色的省级旅游度假区;以百里黄河大堤为“经”,以沿岸特色产业为“纬”,打造“百里黄河长廊风情带”,实现河、堤、林交相互映,文、农、旅齐携共兴;发掘黄河文化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统筹建设“黄河方志馆”,做好黄河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与开发,持续办好“山东(高青)黄河文化旅游节”,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黄河文化交流互鉴高地。
聚焦温泉,赋能文旅康养产业。推动“温泉+”多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温泉与康疗、娱乐、体育、文化、养老等深度融合,形成县主城区为核心,包含温泉康养产业带、温泉休闲度假产业带、温泉文化创意产业带、温泉生态产业带,“一核引领、四带联动”的温泉产业发展总体格局,全面推进温泉旅游业向高端化、产业化转型升级。
聚焦融合,延长“文旅+”链条。以争创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文旅重点项目为支撑,延长“文旅+”产业融合链条,加快推动天鹅湖罗曼园、文旅特色小镇、千乘湖城市会客厅、陈庄西周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深化“旅游+农业”,丰富乡村旅游产业内涵,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策”的原则,深挖乡村旅游区域特点、资源禀赋,打造一批旅游标杆村。大力发展农旅融合示范区,加快推动黑牛小镇、得益观光牧业小镇建设,利用高青15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优势,推动农产品向特色旅游商品、产业文化向特色旅游文化转变。打造一批涵盖风俗民情、康养体验、城郊休闲等多种类型的特色主题精品民宿和特色农庄,将高青打造成为省内外游客“记住乡愁、留住乡情”的旅游目的地。 (徐光莹 孟庆吉)
沂源
争先进位 走向前列
开创文旅融合发展新局面
2021年,沂源县将贯彻“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全面落实“十二大攻坚行动”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工作争先进位、走向前列,努力开创沂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局面。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突破
建立完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和弘扬发展体系,形成完善的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遗产管理制度。积极推动将鲁山溶洞群景区开发建设纳入齐长城文化生态旅游带开发建设规划。推动鲁山溶洞群景区与市文旅公司合作。
配合做好第十八届齐文化节,高质量举办第十四届中国(沂源)七夕情侣节。举办丰富多彩的演艺及各类赛事。积极参加山东省非遗精品展和创意设计大赛。
调整沂源县文物保护委员会,在全县推行“文物长制”管理模式,设立县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实施栖真观玉皇殿壁画保护修复工程,编制唐山摩崖造像、院峪西寺遗址保护修复方案和沂源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方案。
推动“小三线”等红色文化资源宣传推介工作;推动2处“乡村记忆”博物馆提质增效;加大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力度,年内新增2家;健全非遗名录和传承体系,公布第八批县级名录,新增非遗传习所10处。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文化进万家”、“乡土文化忆乡愁”、“流动文化处处有”、“文化润源乡村行”、“第二课堂进校园”“流动服务进企业”6大文化惠民品牌,点单式开展惠民活动1200场,探索设立5处“艺术之家”培训合作新模式,开展辅导培训1500场,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加力突破
实施文旅项目工程,续建沂河源田园综合体、虡盛文化旅游产业园、春沨渡休闲旅游度假区3个文旅项目;新建沂源旅游集散中心、朱彦夫党性教育基地、牛郎织女景区3个文旅项目,助力沂源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康养文旅提升行动,深入打造沂源康养高地品牌,大力推进鲁山溶洞群、神农药谷等康养文旅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森林康养、中医药养生、温泉养生等康养旅游新业态。
实施招商引资计划。谋划一批文旅招商引资储备项目,重点围绕鲁山溶洞群、桃花岛、东风化肥厂旧址等重点文旅资源,完善招商资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实施全域旅游“六优化”工程
持续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力品牌创建,完善基础配套,优化提升全县旅游供给服务体系;优化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全县全域旅游建设工作;优化品牌培育创建,创建1家以上A级旅游景区,推进蓝海、春沨渡等重点酒店建设;优化智慧旅游应用场景,做好全市旅游大数据中心及重点景区检测平台、应急管理平台搭建工作;优化提升景观道路,推动牛郎织女景区、朱彦夫党性教育基地等重点景区景点道路改造提升;优化规范景区管理,开展景区树标学标、提质增效活动,做好景区动态管理。推动全县3A级以上重点旅游景区(重点乡村旅游点)规范标识标牌、设置双语标识、推行门票预约管理;优化旅游服务质量,继续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造提升20座旅游厕所,完善日常监管维护工作。( 徐光莹 李光军)
来源:淄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