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农村70~80岁的老人,在农村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呢?
自从农民可以自由外出就业,很多农村人都选择把家中的劳动力合理地进行分配,年龄不大的家庭成员,会去城市打工、做生意。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因为年龄的原因,很多用工单位,出于安全考虑不再招收这些人,他们就会回到自己家乡,种地。
现在农村种地,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我记得以前农忙,什么活都要人力去完成,遇到农忙时要持续至少半个月的时间。
但有了机械化,很多农活都是靠机械来完成,这样农民们一年下地干活的时间,和以前来比,相对要缩短很多。
就说收玉米吧,以前玉米收获完成后,要一个个用手剥下颗粒,这个过程不但漫长,也是非常累人的。但自从有了脱粒机,哪怕家中几十亩的玉米,一天的时间就能全部剥完。
有了机械化的帮助,现在农村留守的老人,多数时间是没有事情可做的,空闲的时间,基本上是和村里同年龄的老人拉拉家常、打打牌,悠闲地度过晚年的生活。
这些老人的每月生活开支,虽然农村的养老金只有一个月一百多,确实是不多。但别忘了,外出打工的子女,每个月也会给老人寄生活费,所以他们也不会为了三餐而发愁。
农村留守上年纪的老人,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村老人,不再为吃喝发愁,但还是存在着三个问题,需要去面对
第一个问题:上千年的传统文化当中,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只是现如今虽然一些农民儿女常年在外打工,能赚到的钱,是种地的收入数倍之多。不过,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作存在不稳定性,像是做建筑的农民工,要是没有活,包工头只会发基本的生活费,没有工资。
没有工资,也意味着,能给家中老人的家用钱,少得可怜。这时留守在家里的老人,为了减轻儿女的负担,也只能拖着老迈的身子,去做一些能赚钱的活,从而给儿女减少负担,也能让自己多些经济上的收入。
不可否认,在农民养老金不高的情况下,儿女又没有大的出息,这样的农村老人,确实日常生活上会比同龄人要艰难些。
第二个问题:我们村有个老人70多岁了,他的儿子可有出息了,是我们村身家过亿的富豪。
很多村里的老人都羡慕,他有个出息的儿子,他也不需要下地种地,也不用为三餐发愁,因为他儿子每个月给他的家用钱,是以万来计算的。
但其实他还是有些不开心,不开心的原因在于——孤单。
虽然他儿子有出息,收入在农民当中算是非常高的一类人,只是这个收入是在城市里赚到的。这也意味着,哪怕他儿子比普通外出打工的农民,一年回家看望老人的次数要多些,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处在分居两地的状态。
而我们都知道,人一旦上了年纪,他们对儿女的期待,并不是指望他们可以光宗耀祖,有着多大的成就。多数老人更渴望那种膝下儿女环绕、子孙满堂的生活。
在聚少离多的现状下,很多农村老人哪怕宁愿自己过得苦一些,也希望儿孙们常伴在他们身边,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
如果儿孙不在身边,哪怕吃穿不愁,精神上还是会处于一个孤单、空虚状况,幸福感会下降很多。
第三个问题:人一旦年龄大了,以前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所引发的慢性病,都会“秋后算帐”,还有随着年龄增大,自身身体器官老化等原因,各种老年病,都会找上来。
虽然现今医学发达,人们的平均寿命也高过以往。但因为农村的医疗水平,还是比不上城市里,这也意味着,如果农村老人遇到突发疾病,很可能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结论:
农村留守老人,其实存在的问题,并不像某些网友所说的,会为了吃喝住的问题担忧。留守老人最大的问题,在于亲情陪伴上的缺陷,还有在医疗这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