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如果让支持延退的人,60岁后全上一线工作,他们还支持延退吗?
2021-08-26 13:46  浏览:894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延退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早在2008年,国内就有过这方面的论调。


2008年11月,人保部社会保障研究所负责人就称,有关部门正在酝酿等待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在2030年前,将职工退休年龄延迟到65岁。


现在我们都知道,延退并没有从10年和15年开始,原因也很简单,这其中的涉及面太广,以致于多种意见和声音之间都不得不做出协调。


今年三月,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中再次提及,要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尽管已经过去了快半年时间,最近也没有什么与延退相关的新闻再次出现,但这并不说明,延退不会到来,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是迟早地事情”。


板上钉钉,这是“大势所趋”。




如果让支持延退的人,60岁后全上一线工作,他们还支持延退吗?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不管是支持也好,还是不支持也罢,最终60岁后都会该工作的还是工作,你不工作也行,自己花钱买社保,65岁后才能领取。


之所以说这是大势所趋,那是因为社保基金池已经“难以为继”,只能延长领取年龄和延迟缴纳社保年龄,才能让这个击鼓传花式的保障模式,继续传下去。


事实上,早在2010年9月10日,在《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的发布会上,人保部副部长王晓初就表示,到2035年我国将面临两名纳税人供养一名养老金领取者的情况。


中国社科院报告还指出,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2030年和2035年,都是一个时间点,前者标志着我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后者标志着两名纳税人才能够供养一名养老金领取。


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人社部早在2008年,就明确表示要在2030年前,将职工退休年龄延迟到65岁。


当然了,根据今年三月的十四五规划来看,把这一目标往后推了五年,阻力大是一个原因,但社保基金池的“入不敷出”,也的确是一个客观事实。




以上信息最终都隐含了一个事实:交社保的没有拿社保的多。


这一点,尤其是在2030年后,当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日本,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社保的压力会更大。


这背后的问题,不是你支持或不支持的问题,这背后的问题是:社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绝对是正义的,能够保障绝大多数家庭的后期养老、以及医疗等问题,但至于是否公平,这可能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很多人之所以对延退不感冒,究其根源就在于,年轻时候为了赚钱,透支了身体、透支了健康,就想早点拿上养老金,以备养老不时之需,而推迟退休年龄,就相当于每年少领了几万元的退休金。


5年时间下来,按照每月3000元的标准来看,相当于少了十几万的退休金。


而临老工作,就业问题和员工保障等,也是很多人所关心的。其实这一点反倒不是问题,只要愿意整改,在线教育都可以一夜之间如过江秋梦,又更何况临老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呢?


因此,当我们去掉那些可以整改的问题,剩下的问题就变成了:延退少领取5年退休金、以及多5年工作时间的问题。




延退问题,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为,牺牲个人一部分权益,从而去换取大部分人年老后可以有养老金可领的局面。


至于五十年乃至百年后,随着老龄化不断加剧,那时候的社保基金池入不敷出,则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或者说,船到桥头自然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其实早在2017年,在文件《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中就规定,地方和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都纳入股权转让范围,比例统一为10%。


这意味着,国有企业总资产一百多万亿,要陆续将至多10%的股份转给社保养老基金,因为那里的钱快不够用了。


根据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2017年6月的说法,未来5-10年中,养老金缺口大约是8-10万亿。


截止到2016年底,社保基金池所管理的资产总额超过了2万亿,其中超过1.8亿投资于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银行存款则为225亿。


截止到2017年,社保基金池累积投资收益达到4033.18亿元,年均年化投资收益率9.37%,但即使是这样,依然也无法阻挡每年不断加入领取养老金的大军人数。




与此同时,年龄分布不平衡,也导致了领钱的人比交钱的人多。


简单来说,我们每个月随工资一起缴纳的养老保险,会进入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基金池”;每年,退休的人开始领养老金,就是从这个基金池向外拿钱,与此同时,正在工作的人缴费,就是向这个基金池储蓄。


当向外拿钱的人多于每年往里面存的钱,这个缺口就由此产生了。


缺口产生于1997年,养老保险改革于1997年,在1997年退休,或1997年前工作了一段时间、在那之后退休的人,都被视作“完全缴费”,缺口由此而生。


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的数量为2.3亿,占总人口的16.7%;预计2037年,也就是20年后,这一数字会攀升到4亿。


还有一个数字值得我们注意,0-24岁的人仅占总人口的30%,2037年,这个人群是20-44岁,应该是缴纳社保的主力军,按照当前的人口结构和退休年限,让这部分人群撑起4亿人口的养老,显然是相当吃力的。


一个退休人口每月领取几千元退休金,与每月缴纳不足千元社保基金的工作人口对比,是相当吃力的。


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延退是“大势所趋”。


现在我们回过头再来看人社部的预计,到2035年,两个纳税人供养一名养老金领取者,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有多么吃力。




在这场“大势所趋”下,延退在其中究竟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根据百科的词条来看,是这样解释的:从全国来看,延迟退休可以使国内养老统筹基金一年增加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元。延迟退休可以降低国家养老金支出压力。


按照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2017年6月的说法,未来5-10年中,养老金缺口大约是8-10万亿。


相比之下,延退下每年200亿元的收支,看起来似乎也是杯水车薪。


但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足够长远,十年、二十年下来,这每年200亿元的收支,就是2000亿、4000亿的收支。


长期来看,延退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在减缓养老基金池上。


说了这么多,其实观点也就一句,延退不是支持与不支持的问题,延退是必然的趋势。


如果任由社保基金池“入不敷出”,未来所面临的问题恐怕会更大、更严重。




顺带提一句,前文提到的缴纳社保主力军的30%人口占比,其实也就只有4亿多人。


当年轻人越来越少,老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年轻人身上的担子也就越来越重。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发布人:c01e****    IP:117.173.26.***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