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5
封面新闻 记者黄晓庆
10月9日下午2点,位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九龙生活广场的福寿缘养老公寓内,24位今年满十的老人戴着生日帽拍下了单人照和集体照,为两周后的重阳节集体生日做着准备。一位笑容满面的中年女子站在旁边,逗着老人开心一笑,留下美好的回忆。
这位中年女子叫阳建春,今年53岁,是这家养老公寓的院长。从2003年创办内江市首家民办养老机构至今,她始终秉持老人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尽职尽责,孝老敬老,让老人们愉快的安度晚年生活。
爱心收获一批“铁粉” 9旬抗战老兵跟随十多年
当天上午9点,初见阳建春时,她正带领着老人们做健身操,拍拍手臂,翻翻手掌,这些简单的动作都是她自创的,目的就是让老人活动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
回忆起办院初衷,阳建春还记得是受一个电视剧的影响,“随着老龄化加快,养老行业大有发展趋势,我比较有爱心,看到老人都觉得有亲和力,就想开养老院。”阳建春说干就干,将自己位于新华路的一个90平米的小房子腾出来,收纳了几个老人,每天给他们做饭、洗衣、带出去玩耍。
因为服务周到耐心,靠着老人和子女的口碑,越来越多的老人想要入住公寓,阳建春不得不扩大规模,到处找合适的场地搬家。从新华路到西林批发市场,再到九龙生活广场,不少老人对阳建春说:“你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
创办养老院18年来,如今有10多位老人跟着阳建春在10年以上。96岁的抗战老兵郑时楼就是其中一位,他说:“小阳很关心我,所以一直住到现在。”
付出赢得老人信赖 主动将养老钱交她保管
今年国庆,阳建春第一次出省去重庆玩了2天,创办养老院来,这是她第一次假期外出游玩。“因为节假日我们最忙,有子女来探望,也有人来咨询。”阳建春解释说,即使是平时,她也是朝七晚七,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在公寓查房时,阳建春看到一位老人纽扣系错了,一边笑着说:“今天怎么打错了亲家”,一边帮忙系好扣子。在房间里,摸着89岁老人陈吉婉的手凉,关心的询问穿了多少衣服,注意保暖。
就是这样微不足道的关心和爱护,让阳建春赢得了“民心”。
樊婆婆2003年入住公寓,没过多久,她就将自己的养老钱全部交给了阳建春保管,有需要的时候再找阳建春支取,直到2016年,樊婆婆出现认知障碍,阳建春才将钱归还给老人的子女。后来,樊婆婆连子女都不认识了,可是看见阳建春总能叫出名字。
探索医养结合之路 及时抢救让老人转危为安
今年6月的一个晚上,公寓的官爷爷出现低血糖,突然人事不省,大小便失禁。工作人员查房时及时发现,马上将他送到楼下的医院就医,经过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
在关键时刻,这家医养结合的养老公寓发挥了重要作用。阳建春说,以前,老人生病要到其他医院就医,不仅耽误时间,工作量大,而且住院期间老人的护理照顾也是问题。
于是2016年,阳建春创办了医养一体化老年公寓,公寓分上下两层,一层医院不仅有医生护士、病房药房,还有彩超、核磁共振等检查设备,老人住院期间,阳建春可以随时与医生交流了解病情,公寓的工作人员也方便照顾,老人还可以在熟悉的环境吃上合口的饮食。
如今,阳建春的公寓一共有268位老人居住,她将每一位老人视为自己的亲人,熟知他们的情况。18年时间她共接纳了4250位老人,送走了460位老人安息。她用实际行动感动了许多人,也感染教育了许多人,带动了一方敬老孝亲的社会风气,是孝亲敬老典型中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