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出生率越来越低,而且人口基数不断变大,导致的就是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所以现在年轻一代的照顾自家老人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是能让生自己养育自己的父母,在晚年里能有一个幸福的生活,那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做的。
“下有小,上有老”是每一个处于中间的又是做家长,又是做孩子压力最大的时候,现在许多人在为自己的父母养老上面也是力有余而心不足了,导致出现了养老的严重缺陷,许多的“废物式养老”也慢慢出现。
被“溺爱”中的妈妈,却有厌世情绪
现在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的注重道德水平的修养,认为许多的“好事”一旦做出来了,就要送佛送到西。对于教育孩子或者养育老人都是一样,只求全部事情让自己亲力亲为,认为让自己家的老人做多一件事,仿佛就有“罪恶感”一样。
这样也导致不管教育孩子也好,养育老人也好,都会使他们变“废”。对孩子的这种教导可能更多的是因为孩子比较小,长大了就不会再多管了,但是对于老人来说,无论他们年纪多大了,这样养“废”方式可未必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反而会害了他们。
老人一辈最喜欢对年轻一辈说的话就是“我这边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还多”,确实如此,老人家活得比较久,经历的事情也比较多,大多数老人都不会喜欢只被自己的孩子养的方式,认为自己有手有脚,连自己的孩子都是自己一手带大的,何必让孩子还处处操心自己。
这只会让老人更加的抗拒,而且现在时代变更很快,老一辈的人也越老越难以跟上时代变化,在让自己孩子帮忙照顾自己的同时,自己也想帮帮孩子,但是不懂得现代化的一些东西,反而会越帮越忙,越会老人感觉自己已经老的“没用了”,让老人更加的难受与孤独。
摒弃“废物式养老”,想让父母实现高质量的养老,就需关注的内心
对于老人的心理状态,我们作为孩子的更要关心,但是不要过度关心,不要以一种“自己的父母已经老了,没法再做很多事了”的心态去对待老人,老人们更希望自己能“老当益壮”,不想给自己的孩子增加麻烦,更想融入自己的孩子的生活当中。
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1、让父母参与到你的生活中
父母永远都是父母,永远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最爱的小孩子,也满足于为自己的孩子操一份心,这是父母养育了孩子一辈子早已扎根于内心的想法。所以作为孩子,适当的让父母帮自己的忙,也可以是小忙,做做家务之类的事,都会让父母感觉到亲近和发自内心的开心。
父母虽然已经老了,但是他们的心却不老,藏着一辈子的事,自己作为孩子也可以适当的跟父母沟通交流,不管孩子多大了,在于父母交流的过程中还是能学到很多道理,在自己遇到烦恼时,也可以跟父母说说,毕竟父母听了自己一辈子的烦心话,最懂得怎么安慰孩子了。
2、让父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很多的孩子会在自己父母老了以后,身体不方便了,就每日提心吊胆的,害怕老人哪一天意外出了什么事情,所以关于父母的每一件事,孩子都会抢着去做,让老人歇着。尤其是老人要出门了,孩子更是心一刻都悬不下来,尽量让老人少一点出门。
父母也知道自己身体不好了,能少一点给孩子添麻烦就少一点,但是这样却会封闭老人的内心,他们想多出去走走,也是为了多看看新事物和多体验生活,这样也更能促进老人的身体健康。
所以作为孩子,不能因为父母老了就处处限制他们的行动,反而要多陪陪他们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多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让自己的父母拥有一颗活泼跳动的心,这也是作为父母老了之后最希望的事情。
3、用耐心去陪伴老人
一个人在年幼时期和年老的时期,是心里最敏感和最脆弱的时候,孩子在忙着事业和照顾孩子的同时,最容易忽略了父母的感受,而父母最想和自己的孩子聊天,孩子这时候都会比较厌烦,没有耐心和自己年老的父母交谈,反而会使自己的父母感到落寞。
作为孩子,在照顾日渐年老的父母时,更用父母养育我们年幼时的耐心去对待他们,用心去倾听父母的每一句话,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在乎,会更加的温暖,更加的开心。
总结
天底下最操心的不过就是我们的父母了,每个人到最后都会成为自己孩子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年老时,是过着“废物式”的养老。所以我们要多关心我们的父母,让他们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我们也可以陪伴着他们。
每一个年老的父母也都希望能够融入自己孩子的生活,能够帮助到自己的孩子,身体老了心却永远不老,所以孩子也要体谅父母为了自己的那份心,去认真理解和接受父母的那份深厚的情意,让每一个老人晚年都不会孤单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