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这一次真的要来了,无人带娃、大龄打工人找不到工作该怎么办?
早在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从国家的角度、养老压力来看,关于延迟退休美好的设想是:社会人口老龄化、平均寿命变长、社保也不够用,延迟退休的话能省几年退休金,个人多挣点钱,是好事。
然而如果延迟退休,很多未来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没法带孙子,这个局面或许影响的是——他们的孩子决定“延迟生育”,生育率还会进一步降低。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Charles数据库在2013年时间,就“退休年龄的选择”调查了18326名45岁以上居民,结果显示:在45岁以上群体中,只有3219人处于正常就业,且个体经营者占比很大,且这些人群对未来工作的预期较为短暂,1125人超过3年,其余大部分选择两年或不到一年。
虽然现实很残酷,但从国家发展和趋势来看,延迟退休是不可避免的,只能不断地去完善制度,让延迟退休方式更加合理、更加被群众接受。
如不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养老保险抚养比将从2019年的2.65∶1下降到2050年的1.03∶1,这也是非常可怕的数据。
这样局面下,社科院专家郑秉文建议,“对于当前男女退休年龄不一致,我认为改变一下为好,在同样年龄退休。”之所以有如此建议,郑秉文给出两个理由:一是在预期寿命来讲,女性的预期寿命长于男性;二是在文化背景来讲,绝大部分发达国家认为女性退休年龄低于男性是一种性别歧视。
眼下,在应聘求职、工作、提拔的全过程里面,性别歧视都是客观存在的,如何消除性别歧视,需要一揽子的工程,先从“同龄退休”做起,恐怕难以服众。
这对应对老龄化社会来说,则会陷入另一个恶性循环,而421的家庭结构带来的现实问题,也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此外,人社部还曾经表示,延迟退休和广大老百姓的实际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国家将会根据群众的就业程度上、接受程度上等进行综合考虑到,慎重、稳妥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