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老年人身上有“老人味”?为人子女,你该尽孝了
2021-04-12 22:23  浏览:587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导读:老人会因为年纪的增长,变得敏感焦虑,怕自己生病,怕自己摔倒。也许年轻人明白了这些,就会理解他们为什么变得邋遢,为什么变得越来越不聪明。




0101


电视剧《都挺好》播出时,苏大强身上的“老人味”让子女们头疼不已,尤其是他住进二儿子家后,无论儿子各种软硬兼施劝他去洗澡都不抵用。


因为苏大强的邋遢不爱洗澡,也一度引发了儿子儿媳的矛盾。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有老人的家庭里,也会有这样的烦恼。情况比较轻的,只是家人会稍有不满,然后侧面的提醒老人,而情况比较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子女嫌弃老人,或者犹如苏大强的儿子儿媳那般,让小两口因为老人家的不讲卫生而出现家庭矛盾。


闺蜜就说过每次一进到姥姥的屋子,扑鼻而来的“老人味”让她好大一会才能适应。她也纳闷姥姥原来是个很爱干净的人,为什么到老了,反而邋遢了。




我和闺蜜认识多年,她的姥姥我也熟悉,年少时去她家玩,姥姥还是个很会烹饪美食的“大厨”。


闺蜜曾说过,姥姥是个内向而又非常有自尊心的人,闺蜜的母亲和姨妈从来不敢直说屋子有味道,都是以帮她擦背为名义,提醒她洗澡。


闺蜜说姥姥其实并不糊涂,有一次,姨妈走进姥姥的房间后,就把窗户打开了,姥姥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似的,说“每次有人回来,都要开窗户,屋里面有味道吧。”


还没等家人解释,姥姥就接着说,“人老了不爱动了,也不敢随意动了,有时候连洗衣服,洗澡都能拖就拖,就怕一不小心闪到腰了,滑倒了,给子女们添麻烦。”


从闺蜜口中也得知,姥姥一直不愿意和子女们一起居住,哪怕姥爷去世,也一直独自生活。虽然子女们都离得并不远,也经常轮流去看望,可是大家只听到姥姥说自己一个人乐得清闲,但老人心里的负担却无人能够体会。




0202


想起张泉灵参加《奇葩说》时讲过的一个事情。她说自己在做记者时做过一个关于《中国面临急剧上涨空巢老人家庭比例》的话题。


她发现很多老人身上都有一种“老人味”,因为此事,她也去问过医生,但是医生也没有做出什么明确的解释。


一次她终于忍不住问一个相处得比较好的奶奶,平时多久洗一次澡。


结果这个奶奶犹豫了半天才回答说自己尽量不洗澡,因为老是一个人在家,洗澡是最危险的事情,万一摔了,会给孩子造成负担,而且自己后半辈子该怎么过。


原来令年轻人不解的“老人味”,有时候也是老年人焦虑的一种体现,他们用“减少洗澡”这种方式,来避免自己出现意外的可能。


很多年轻人并不注重微小的细节,竟然在暗示着老人心理的变化。


老人虽然嘴上说着“自己一个人没事”“不服老”可是他们的举动经常在不经意间透露着“我已经老了”。




0303


我姑姑今年67岁了,自己经常感觉到哪哪都不舒服,尤其是听到亲朋好友有谁生病时,她就越发严重了。


表哥表嫂除了每年带她做常规的体检,只要有空,还会再针对她所谓的“病症”,再做做仔细的检查。


有太多次都是因为姑姑的“自我怀疑”而跑医院,把一家人吓得够呛,最后无非就是开一些调理慢性病、老年病的药就回去了。


有长辈也开玩笑地说,这个老太太就是摊上个好儿子好儿媳,所以太矫情了。




除了看病,囤药也是姑姑常做的事。虽然没什么大病,但是家里的药却品种齐全。


每月在发养老金的前几天开始,她就会提前列上一个清单,上面写上十几种,毫不夸张地说,她养老金大部分都用来买药买保健品了。发烧感冒的、消化不良的、风湿骨痛的应有尽有。


另外只要听到邻里朋友说什么东西对身体好,都要去看看,比如可以调理腰间盘的床垫,可以预防血栓的仪器,家里面也堆得不少了,有些年轻人一看就知道是骗老人钱的,姑姑也会花冤枉钱。


表哥说自己以前经常告诉自己的母亲不要囤太多药,因为有的还没吃,就过期了。特别是一些以保健为名义的东西,表哥也会告诉她,很多都是骗人的,可是她都是嘴上答应着,依旧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他说因为这件事,也和母亲争辩过,直到有一天母亲生气了,自己看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才明白不是母亲变笨了,只是因为她老了。




0404


为什么很多老年人更容易被无良商家以保健的名义欺骗,不过就是因为他们背后缺失的安全感罢了。


人年纪大了,很多事情越来越无能为力,他们会通过各种方法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他们害怕自己给子女添麻烦,也害怕自己变得越来越没用。


就像很多父母不愿意去子女身边生活。并不是子女不孝,而是父母的焦虑和力不从心,而造成与子女的距离感。


正如我们所听过的那句“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孩子的家却永远不是父母的家。”


他们希望自己永远都是孩子的港湾,当子女回到自己身边,或许才能找到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然而,当他们看着子女有困难,不再向他们求助;家中有重要的事,也不再听从他们的意见,心里难免会一阵阵的失落。


尤其发现自己脚步变得蹒跚,身体的各个机能开始下降时,心里就会越来越恐惧,怕现在的幸福,被生病夺走,怕好不容易稳定的子女,因为自己又开始漂泊。




老人想拼命地抓住健康,想抓住眼前的幸福,就会采取年轻人看不懂的方式。


作为子女,真正的孝顺,不是在老人身上花了多少钱,也不是为老人创造多么好的物质需求,而是在父母身上出现了“老人味”,开始出现一些恐慌焦虑的状态时,对年迈的父母少一些指责和抱怨,找出父母变得邋遢和容易上当的根源。


比如可以常问问父母身体是否有不舒服的地方,留意父母身体和心理的变化。


就像父母曾经呵护我们长大一样,用耐心陪伴他们变老。


作家刘墉说过:孝敬父母要从现在开始,因为在你读书时,你必须专注学业,工作后又开始专注于爱人,结婚后不得不专注孩子,终于想要尽点孝道时,也许已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了”。


或许我们已经荒废了很多尽孝的时光,或许父母此时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候,所以从现在就开始关注父母,不要真的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发现对父母的亏欠并且后悔曾经对父母的疏忽。


End。


话题讨论:身上有“老人味”的老年人,真的是变懒了吗?欢迎留言讨论。


发布人:a98f****    IP:223.213.76.***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