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当年交公粮的那些农民已经老了,他们的晚年生活怎么样?
2021-04-01 09:46  浏览:7449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从2006年全国废止农业税到现在已经15年的时间过去了。都说人世间是10年,以待人百年一个时代,可是这超过10年的时间,却并没有忘记让我们当初民交公粮的事情。所谓的交公粮,在中国是有着自古以来的传统的,在封建帝国时期和2000多年前秦朝开始一直到清朝叫做交皇粮。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这种说法被称为交公粮。当初为了国家工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农民奉献出了连续好几代人,可是今天的他们已经老了。


交公粮到底指的是一种什么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曾经说过,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一个伟大作品的诞生必定会与这个时代的命运紧密相连,而诗歌的创作也必须为百姓发声才不会让人觉得空洞乏力。这是在1300年之前唐代时期的中古诗人就已经认识到的真理和观点。到21世纪的今天依旧适用于写文章的所有同僚。那基于社会农业产生的交公粮到底是一种什么制度?它的历史渊源又在哪里呢?


用现在平铺直叙的说法说交公粮,实际上就是政府向全中国农民征收的一种农业税。所有的赋税制度都有着那个时代的特征和引子。交公粮产生的时代也正是我国处于计划商品经济时代的时候,那个时代各个地方物资不充足需要通过科学计划进行分配的时候。但类似于这种交公粮的制度,并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首创的,找在中国很久远的春秋时期便已存在。


交公粮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与演变




交公粮制度在史学家和社会政治研究专家的眼中被称为农业税。他最早产生于中国春秋时期鲁国改革那个时代。春秋时期的鲁国还并没有完全脱离西周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影响,所以许多填土都掌握在天子和贵族诸侯手中。广大的农民和奴隶,根本就是无地可种,无田可耕,他们所耕种的田地都是上层官僚和贵族的,这样为他人做事却赋税极重,根本就没有积极性。


所以在鲁国有一位改革家实行的初税亩就是将过去的井田制和分封制打乱按照田地面积进行收税。这种初税亩的好处就是将贵族官僚,诸侯手中隐藏的土地数量清查出来,有利于国家财富的增加,也为底下农民和奴隶大大的减轻了负担。因为当时的中国的确是一个农业文明十分发达的国家,而这种赋税的基本点也是农业农民以及农产物的产量,所以后来的历史社会学家将其称为农业税的源头。




以初税亩改革为基础的农业税,在整个天下形成制度是在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将天底下所有生活在华夏大地的百姓编户齐民。每个人的姓名,籍贯,年龄家庭人口数量都能够在竹简书籍之中找到原始材料,国家政府和下层官僚按照这种原始材料以及收获的产量进行收取赋税,然后维持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这就是农业税带给农业文明的巨大优势,也是它长存几千年的根本原因。


农业税从秦汉时期形成制度以来,到后面的明清近代中国封建帝国都一直在实行。直到上个世纪我们记忆之中的许多90后80后都依然陪同长辈缴纳过公粮。但这种农业税终于在2006年结束了它长达2600年对于农民的约束。结束15年之后,我们再来回忆当年的功过是非,却发现自己记忆之中的祖辈和父辈都已经变得苍老无比。


在中国交公粮的主力军




十年一个小时代,百年一个大世纪。如今每个10年划分一个时期的中国人在越后面的人基本上都存在着一种意识性的代沟。


根据历史资料以及全中国的情况来看,最后见到农业税并有所参与的人应该就是90后了。而中国农业税发展最为鼎盛,且缴纳主力则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成年人。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三四十岁的成年男子,正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而现在算起来他们出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在都已经成为了八九十岁的垂垂老者。一个甲子过去了,当年共同富裕的梦想实现了没有?




记忆之中缴纳农业税的样子是这样的:很多地方说看天吃饭,那就真的是看天吃饭。那个时候的农村还没有做到现在的村村通,很多地方基本上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是各种泥泞不堪。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都让交公粮的农民前行十分艰难。在路途之中,因为推粮食的小车碰撞,磕磕碰碰以及斗殴骂架,都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那个时候的夏天真的是如同蒸笼一样。每个人身处奇境就像是要被火烧着一般。基本上在每个村镇之间都设置有专门收缴公粮的粮站。可是让人郁闷的是,粮站旁边连几棵遮阴躲阳的大树都没有。更多的则是房子墙壁上残留的白底红字的大字语录。




当时村中条件好的农民家里有祖先留下来的板车,他们推着板车脚下跑着小碎步一下就把公粮给交了。条件不好的家庭像湘西鄂西江西云贵川一带的人,要么是用扁担一担一担的挑过去,要么是背篓上面再加一口袋的蛇皮袋,一背一背的背过去。因为交公粮是每个村镇之间所有农民家中主力必须要到场的时候,所以伴随着这种人员聚集而产生的一种农村的集市活动。很多人一大清早就去交公粮费,带上家中的一些蔬菜和自己手编织的一些箩筐,等东西到集市之中交换换几个钱。


距离粮站近的家庭还好,距离遥远的人从早上三四点钟天还没有亮就要从行走在山间要道之中来粮站交粮食。几十里山路之中的吃喝都要自带。交完公粮去集市赶集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他们随便吃几个包子或者一碗面条就应付过去。还会带几个糖果给家里的孩子吃。也有的农民会买一支笔或者几个新本子,鼓励家中求学上进的子弟。


粮食验收既看本身也看人为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因为交公粮是在每个村镇之间的粮站进行,所以经常能看见几百上千人聚集在一起排队等待粮食质量检测合格之后方可离开,有时候这一站就是一个上午,很多人饿得饥肠辘辘,两眼发昏。检验粮食质量的检验员觉得质量合格之后,就会让农民把每袋粮食倒入风车之中,用风力将粮食之中的杂物和皮壳等吹散。


吹完风车之后的程序就是过秤称重量。检验员称重的时候,农民恨不得把眼珠子凑近看。生怕称没有称准,使得自己一年之中的辛苦又白费。称好之后又把粮食扛进粮仓。每年的交公粮都会使得他们掉一层皮,太累太折腾太烦心。




从整个交公粮的过程之中,粮食验收是最为繁琐且最艰难的一个过程。可以说粮食的好坏除去本身质量过硬之外,全靠粮站的工作人员决定。收与不收,好与坏都是他说了算。像稻谷之中质量不好的,没有晒干的,杂物过多的,颗粒不够饱满的。都会被遣送回家,要求农民重新晒干,选取颗粒最饱满的驱除杂物之后再来重新上胶。所以在一些农民学精之后,每次都会和粮食工作人员说一些好话,查颜悦色让他们高兴,以便自己的粮食一次性通过。


那个时候的交公粮,基本制度一般是按亩为单位,一亩需要交100~200斤不等的粮食。这些姑娘都是农民家中最上等的粮食,如果被遣退之后又要重新回家,推着独轮车挑着担子 背着背篓,重新来一遍。验收合格之后必须消除国家所需要的数量,如果还差个几十斤,会想办法让村中每个人平摊。




现在很多没见过的人很难想象当时的粮食需要一包一包自己背过去,在粮仓之中把粮食倒进去。那个时候的粮仓有两个开口,有着五六米高的台子。每个农民扛起自己的一袋粮食走上台阶一包一包的倒进去,一个人一个人的重复这个动作。


遇到不好的年成的时候,很多农民还要低下自己的脸,去向村民和邻居借一些粮食,然后一家人冬天忍饥挨饿才能度过去。时间一晃交公粮已经是15年之前的事情了。当年交公粮的那一代成年人,现在已经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而陪伴他们的子女也已经务农打工。经常会看见一些古稀老人,带着几岁大的孙子孙女在田间劳动。虽然没有了曾经的交公粮,可是却多出了许多的留守儿童。


废除农业税之后的农民新生活




自2006年中国全境废除农业税之后。中国农民过上了一种全新的生活。虽然没有城市户口那种全民社保。但只要年纪达到60岁,就每个月可以领取不到100元的养老金。这些钱其实是不够的,很多农村之中的老人在觉得自己老了之后不能给家里子女添负担,只要他们能够走得动路干得动活,依然会继续在田间劳动。


中国农民从来没有退休工资这个说法,所以养儿防老才会在每一代农民的心中盛行。可是现实情况却是养了儿子还要养孙子。有一些人甚至养了孙子还要养重孙。那个年代的农民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艰苦朴素勤劳的一生。




从整个中国人群的划分来看,农民是弱势群体。但从整个社会上来看,为农民说话,为农民发声的社会公知和专家确十分稀少。


前段时间有个专家建议国家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倒真的是从农民利益出发为农民发声。他认为农民是中国第一产业的主要生产者,过去几十年农民无私缴纳公粮的支援工业和经济的发展,现在应该能到工业和经济的福利来反哺他们。他建议农村之中60岁以上老人是完全丧失或绝大部分丧失劳动力的人,应该享受每月400元的退休补贴。




而国家的新政策也把养老补贴的标准年缴费额分为100~500等五个标准。在2019年的时候,国家也出台了农民养老保险新政策。新政策之中就是说只要农民连续15年缴纳保险,一共9万元,就可以在60岁的时候领到养老金。


不过这笔缴纳费用比较高,很多农民家庭根本承担不起,他们要是真的有这个钱都已经留给自己的子女了。我现在在思考曾经为国家交公粮奉献了自己半辈子青春的农民,到底要不要缴纳这个养老新保险?如果要的话他们又该怎么交?如果不交的话,他们又能领到多少钱?




作为农民的后代,每次看见田间白发苍苍的老者耕种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心酸。每个人都会老去,但愿我今天所见的农民所遭受到境遇,不是未来的自己。仅以此文献给那些缴纳了半辈子公粮的老农民。


发布人:7bd6****    IP:183.195.74.***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