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废物式养老正在毁掉老年人的生活,对此观点我感同身受。
1
去过几次养老院,明显的感觉到,女性多于男性,这是因为大部分女性生存年龄高于男性,所以很多夫妻都不可能一起走完人生,这也是老人们独居的原因之一。
但独自居家养老问题很多,忘了关煤气,水电等的确容易引起危险;如果腿脚不灵的话,摔倒了,也无人知晓的事件也频频发生,作为子女来说不可能随时关注父母。
阿图医生在《最好的告别》中说,在美国老年科医生首先检查的是老年人的部位是脚,起初我也不理解,他说一旦因为老茧过多或者别的疾病摔了跤,摊在床上,会引起别的疾病,这是恶性循环。
2
生活不可两全,相对来说,如果有人可以全程陪着老人,则比较理想。
养老院无疑给老年人提供了一个颐养天年的地方,养老机构可以提供24小时服务,洗澡、洗脚、剪头等服务也是免费的,在子女看来是给他们省了不少心,至少把老人放那里放心。所以越来越多的子女认为把父母送到养老院是个比较好的选择。
可是要知道人在一天24小时之中,如果什么事情都不干,连一些基础的工作都由别人替你做好,这个人会很快废掉。
我身边的一位阿姨就是之前还比较精神,到了养老院以后,无事可干的生活让其眼神变得呆滞,脑子也不够使。
我不是说选择养老院生活不好,这些机构的确为许多忙碌的中年人解决实际的问题,但是反过来说,我们要关注老年人的生活。
一个人有责任,被别人需要,同时有事干,才不至于老年痴呆,就像我看过的一些日本养老院,让老年人专门负责养些小宠物或养些花,让生活中至少有一些需要负责的事情,反而不容易得老年痴呆。
人长寿秘诀之一就是喜欢劳作或者工作到老。如果为了防止风险,什么事情都不让他干,人会很容易衰老。
就比如一些退休的人员离开岗位后通常会出现两极化的趋势,如果继续返聘的人则显得生龙活虎,像年轻人一样。而另一些人脱离了社会,什么事情都不干,人很快就会自卑、无价值感,甚至会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我们正常工作的人过完一个长假,重返岗位,还需要缓缓神儿才能回归工作状态呢,人的脑子如果不用的话会很快反应迟钝。
3
另外就是孤独感,会让他们产生厌世情绪,养老院中老年人的年龄不一,人上了年龄多半会有这样那样的身心疾病,而且会经历有人永远离开的场面,处于那样的环境里,心里无边的孤寂也会对身心非常不利。美国芝加哥大学有研究表明:长期孤独,会使早死风险增加14%。
我们也会老去,人在年轻时无论多么风光,多么驰骋疆场,到了暮年都不希望活得如此悲惨,过着一种没有尊严的生活。
所以呼吁社会一方面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随着中国老龄化,我们还需探讨实践不同的养老方式,让老年人活得既有尊严又有价值感,养老机构也不能按照传统模式,只管吃喝,不关注其精神需求。
至少,人的一生有着众人期待善始的起始阶段,也希望可以在余生能够安详、满足地度过人生善终的时光。